首页 宝宝起名正文

我和儿子的昆虫记

免费算命 宝宝起名 2022-04-03 3 0

这周杨老师说要推荐《昆虫记》,我不假思索说我来讲。临近周六,越来越胆怯,因为自己从来没讲过,也从来没写过文章,尽管如此,我还是想尝试一下,主要是我平时和丁丁玩昆虫多,也有很多感受,所以想和大家交流交流。

第一次知道《昆虫记》,是在给丁丁买绘本时注意到的,我从小不怕昆虫,觉着这样的书应该很有趣。买回来一看,果不其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孩子睡前的必读物。在我的带动下,以及这本书的启蒙之下,丁丁也越来越喜欢昆虫,从最开始的害怕、好奇到观察、接触、饲养,期间有乐趣,也有伤心,比如说养的虫子死了,其实人面对死亡最早的体验就是自己喜欢的宠物的消失,有可能是一盆花,有可能是一只虫子或小动物,我觉得这也是死亡教育。所以我今天就说说我和丁丁的昆虫记。

我和儿子的昆虫记

杨丽星 摄影

作者法布尔,出生在法国一个贫困家庭,15岁考入师范院校,毕业后当了一名中学数学教师,用一个月工资买了一本昆虫著作,立志做一个为虫子写历史的人,自此开启了他的昆虫人生,31岁获得了自然科学博士学位,56岁整理20余年资料而写成《昆虫记》第一卷问世,57岁买了一所附近有荒地的旧宅,取名“荒石园”,也给他可爱的昆虫安了家,后年复一年,他把自己的劳动成果写进了一卷一卷的《昆虫记》中。

书中法布尔细致入微的描绘了多种昆虫的生活:蜘蛛、蜜蜂、螳螂、蝎子、蝉、甲虫、蟋蟀、苍蝇等。用通俗易懂、生动有趣的散文笔调,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他所观察和研究的昆虫的外部形态、生活习性,描述了小小昆虫恪守自然规则,为了生存和繁衍进行着不懈的努力。他的书不同于别的科普书籍,运用拟人的手法,使昆虫变的生动而有情趣,令人喜爱。他用虫性反观人性。

我和儿子的昆虫记

杨丽星摄影

“有一天,我眼前一亮,突然看到母蝎子背着一群小蝎。那是七月二十二日早晨六点钟光景的事。我在掀开硬纸板遮盖物时,竟然发现一只黑蝎子妈妈背上背着一群小蝎子,仿佛背脊上披着一件白色短披风。我顿感一种温馨、甜蜜、满足,而这种时刻是观察者隔好久好久才能遇上的。我生平头一次亲眼看见黑蝎子妈妈背着自己小宝宝们弥足珍贵的场面。”

这是朗克多克蝎中的一个片段。小时候,我家住在山上,是那种传统的老窑洞,所以到了夏天的晚上,常有蝎子出没,我自己也被蝎子蛰过好几次,所以对蝎子非常忌惮。等到自己有了孩子,一开始不愿意让孩子接触蝎子,但自从看了法布尔那篇介绍蝎子的文章,我就释怀了,觉得蝎子蜇人是出于本能,只要自己注意点就可以了。

我和儿子的昆虫记

杨丽星摄影

昨晚和儿子一起翻看朋友圈,发现自己在四年前就已开始了和昆虫的接触,回顾了一下,丁丁养过的小动物有蜗牛,天牛,土元,蝎子,沙虎,独角仙、乌龟、鹦鹉、马陆、兔子、螃蟹、小龙虾、鱼、蜘蛛、蟋蟀、油葫芦、蟾蜍、花金龟(幼虫就叫地老虎)、沟眶象、西瓜虫、鼻涕虫、蜈蚣、放屁虫、蚯蚓、蚰蜒、面包虫、松毛虫等等。

有的人不喜欢虫子,觉得恶心,杨老师对虫子就没什么兴趣,那天我和丁丁带回来一只蟾蜍,杨老师就怕的,连看都不愿意看,我觉得这个也很正常,就像有人怕蛇,怕老鼠一样。我为什么不怕虫子呢,细想还是和我母亲有关。前面说了,小时候我家房后是山,房前是果园,虫子多,蛇、蝎子经常遇到,母亲总是在确保我们安全的前提下,或用泥,或用水,把这些弄出去,放归自然,即使常常蛰我的蝎子也都放生了,那时听母亲说的最多的话就是:他们也是生命,伤害人不是他的本意,放了吧,这也许是我至今仍喜欢昆虫的缘由。

丁丁捉虫记

记得儿子在上学以前我常带他去户外玩耍,玩的最多的水和泥。偶尔会遇到小昆虫,但并没有特别关注,而真正喜欢虫子是从养蜗牛开始。2016年5月份的一天,我在冰箱的菜叶上发现了一只蜗牛,儿子很喜欢,想把它养着玩,我欣然答应。随后又找了几只蜗牛给它作伴,回家后用透明塑料盒放了湿土和菜叶,就这么养起来。

那时儿子每天醒来的第一件事就是看蜗牛,看他们昨晚进食多少,有没有逃跑,晚上睡前看蜗牛吃菜叶,看着小嘴巴不停移动,一会就是一个大洞,我们萌生了要看看他牙齿结构的想法,上网一查,大吃一惊,蜗牛竟然是世界上牙齿最多的生物,拥有25600颗牙齿。

后来深秋的一天,我发现盒子侧面有如米粒大小的白色颗粒,猜想一定是产卵了,再查,需要等待10-15天可变为小蜗牛,接下来就是漫长的等待,10天过去了,卵没有任何变化,我有些着急,萌生了想要给他们换土杀菌的想法,但又担心影响其发育,有些纠结,没想到两天后的一个天晚上,我发现小米粒在移动,一颗颗爬来爬去,赶紧叫来丁丁和杨老师一起观看,当时我激动到差点落泪,生命居然可以如此可爱。

自此,我和儿子的户外活动就多了许多乐趣,由玩泥巴转向了观察虫子,捉虫子,最后到回家养虫子。既然要养,就得了解其习性,杨老师给丁丁买了DK科普书籍,我则给他找一些国外的昆虫纪录片,如《自然》、《蓝色星球》、《地球脉动》等,我们一起观看。丁丁由昆虫进而喜欢上了各种动物,我也由最初喜欢熟悉的普通昆虫到后来不排斥多足类昆虫,最后到可以去触摸对人没有威胁的小动物。

丁丁捉虫记

去年在路边捡到一只天牛,受伤了,回家后,丁丁一手抓着天牛,一手拿着叶子,一口一口地喂它。去年夏天,我们全家去秦岭参加了一次夏令营,那里的熊猫专家向定前老师捡到了一只雌性独角仙,送给了丁丁,他想带回家养起来,但是不知道能不能过安检,有个专门讲昆虫课的老师说,昆虫的心脏很小应该检测不到,但我俩还是很忐忑。

等过了安检,丁丁开心的跟我说,老师说的还真对,又跑到那位老师跟前说,我的虫子安全过了安检,孩子的那种激动,雀跃感染了我。去年过年回运城老家时,要带独角仙,害怕过安检过不去,又经历了一次提心吊胆。

养虫子是件麻烦的事,但也可以很有趣,很充实。从秦岭带回来的那只独角仙,是一只成年母虫,个头很大,每天看着它在吃东西,就很开心,也很放心,为了更好的饲养它,开始了解其习性。查资料,问老师,买腐殖土,就这样,一只来自陕西秦岭的虫子落户在自己家里,我记得回来的那一天是2019年的8月19日。

接下来的一周,独角仙和被一起带回的其他昆虫油葫芦,马陆等每天一起分享着水果,看样子他们住的还算适应,9月2日,我翻看腐殖土,发现里面有如大米粒般的白色颗粒7颗,猜想定是独角仙产卵了,一问老师还真是,问清该如何家养后,我把独角仙和他的卵分开饲养,每隔两天我都会翻开看看其变化,在一周后卵由白转为淡黄,形状也由椭圆变成了几乎全圆,而独角仙又陆续有产了三颗卵,到第12天翻看时已有黄色的小脑袋在蠕动,新的生命就这样诞生了。

我和儿子的昆虫记

虽然只是几只不起眼的虫子,却给我们增添了不少乐趣,儿子总想挖开看看他们变样没,而其余卵都相继变为一阶幼虫,在变为二阶幼虫后不久我们全家要外出,无奈只能把虫子寄养在朋友家,可回家后发现只有两位幸存者,我和儿子很伤心,索性把两只放一起喂养,结果两天后只剩一只,后来问老师才知道大虫把小虫吃了,其实这也是自然法则,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了解情况后,我和丁丁只好接受这个事实。

幼虫由最初的指甲盖一般大到后来的5 厘米,他的成长过程不仅让我和丁丁激动不已,也给让来书院上课的小朋友带来了快乐,每次课后总会要求我拿出来让他们看看,即便是虫子拉的一坨便便,孩子们也会认真观察好很久。尤其是潘亦烁小朋友,由最初的想看虫子又怕虫子到后来放到手掌轻轻抚摸,这其中奇妙的体验只有孩子自己才懂。

关于昆虫的故事还有很多,而关于昆虫的探索也才刚刚开始。一个月前,我陪他一起去捞鱼,却发现了好几只蟾蜍,再和我保证只养两天后高兴的将其带回了家,两天后在去往放生的路上儿子说:我是该把他放了去找女朋友,假如没有你和爸爸的相遇又哪来的我。两星期后在我们在放生的水池里看着一团团的小蝌蚪,儿子激动的跑着到处告诉身边人,他帮助一个生命,然后又产生了更多的生命,这给上帝给孩子的开心。

人本来就是大自然中的一部分,是食物链条中的一个环节,我们来自于大自然,也终将再回归大自然。以前我们以为人是天地间的中心,其实远远不是,掠夺式的开采和攫取,终将是自掘坟墓。

在养昆虫的过程中,丁丁慢慢懂得了生命的平等,脆弱,懂得了换位思考,懂得了感同身受,这种懂得不是听到然后记住的懂得,而是心灵的感受,今天住在城里的孩子可能在电子产品的使用方面或科普知识的储备方面比农村孩子强一些,但在人的心灵层面的那种生命和生命之间的互动与感受,是任何电子产品和科普知识都替代不了的。

亲近自然,了解自然,才能尊重自然,才能克制人攫取的欲望。

文/杨丽星

我和儿子的昆虫记

杨国华简介

2015年创办國崋書院;山西万荣人,现居吕梁,独立学者,在野教师,专注于中小学阅读及家风研究。

書院要求,年读近50本书。在这里,品茶闻香,读好书,观佳影,独立思考学者深度;走四方,识高人,多元思维环球视野;看画展,赏乐事,陶冶情操坦荡胸怀;诵诗词,默雅文,腹有诗书出口成章。

原地址:https://chinesefood8.com/8282.html
点击阅读全文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