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宝宝起名正文

民国才女“碧红梅玲”,唯她活成独立女性,无需靠男人成长

作者:翟晓洁

民国才女“碧红梅玲”,唯她活成独立女性,无需靠男人成长

(一)风华绝代,自成一派1943年新年伊始,正值抗战最艰难的时期,香港的冬天也变得异常寒冷凄厉。

在九龙一处清雅简朴的公寓里,一位女子正依偎在月光下写诗。尽管久受胃病折磨,但此刻的她心中的感触越发清晰,手握毛笔依然浑健有力。

护首探花亦可哀,平生功绩忍重埋。

匆匆说法谈经后,我到人间只此回。

这,是她的绝命诗。

因为句子皆为梦里所作,所以取名《梦中所得诗》。

半个月后,1月24日,女子因病在公寓悄然离世。

民国才女“碧红梅玲”,唯她活成独立女性,无需靠男人成长

那日,她身上的点点星火和呼吸一起逐渐黯淡消散,天空的光亮被乌云牢牢笼罩,那座南方临海城市和她的生命一样,陷入死寂黑暗。

离世时,她孑然一身,亲友皆无,却面容安详,嘴角存笑。

她,便是位列民国四大才女之首的——吕碧城。

吕碧城一生坚持文言写作,其知名度和对后世影响远不如“红梅玲”。然而,她的格局和胸怀亦非其他三位可比肩。

萧红在贫病交加中和渣男沉沦无际,石评梅在放不下的往昔里沉湎悔恨,张爱玲在情爱瀚波里辗转叹息,吕碧城却早早跳出人生苦海,不乱于心,不困于情,用一生的卓越践行着,生而为女也能到达男人难以企及的顶峰。

女权运动首倡者、中国第一位女编辑、第一位女性撰稿人、中国女子教育先驱、第一位动物保护主义者……

她活成了传奇。一出场便风华绝代,谢幕前殊荣无数。她超越了她所处的时代,成为精英女性的典范。

民国才女“碧红梅玲”,唯她活成独立女性,无需靠男人成长

(二)才勇过人,巾帼文胆吕碧城生于清末安徽旌德一书香门第,父亲吕凤岐本是光绪年间的进士,颇有些家财,膝下无子,只有四个女儿,吕碧城排行第三。

吕碧城聪颖过人,5岁时,父亲在花园中见风拂杨柳,随口吟道:“春风吹杨柳”,她接下联:“秋雨打梧桐”。

7岁能作巨幅山水,尤以词作著称。

12岁写下“夜雨谈兵,春风说剑,冲天美人虹起”的词句,诗论大家樊增祥听闻后拍案叫绝。

也就是在她12岁时,父亲骤然病故,家族亲戚以吕父“无后”为由,伺机霸占吕家2000顷良田,还唆使匪徒劫持了吕母。

吕碧城写信四处求助,在父亲朋友和学生的帮助下,母亲被救回,家产得以保全。吕碧城9岁时和同邑汪家定了亲,汪家听闻此事,觉得吕碧城小小年纪竟能呼风唤雨,日后定难管束,执意和吕家退了亲。在当时退婚是奇耻大辱。

民国才女“碧红梅玲”,唯她活成独立女性,无需靠男人成长

经历多番变故后,吕母不愿在旌德遭人白眼,独自带着四个女儿投奔在塘沽任盐运使的舅父严凤笙。

受当时“西学东渐”的影响,吕碧城有了奔赴女学的想法。1903年,吕碧城打算去天津城内探访女子学校,却被守旧的舅父严词骂阻,吕碧城一气之下连夜只身奔赴天津。

在天津举目无亲的她,给住在《大公报》报馆的一位远亲写信求助,这封信阴差阳错到了总经理英敛之手上,英敛之欣赏其胆识和文采,亲自登门探访,邀她到《大公报》任职,还介绍她与社会名流严复、傅增湘等相识。严复很赏识她,收她做女弟子,教授逻辑学,师生关系融洽,常常互相诗文唱和。

吕碧城做了《大公报》的编辑,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编辑。她在《大公报》上以古体诗文针砭时弊、慷慨抒怀。1908年,光绪与慈禧亡故,朝臣们惶惶不安,顿觉朝廷难以为继。吕碧城却在这时大胆填词:

排云深处,写婵娟一幅,翚衣轻羽,禁得兴亡千古恨,剑样英英眉妩。

屏蔽边疆,京垓金币,纤手轻输去,游魂地下,羞逢汉雉唐武。

词作痛斥慈禧卖国求荣,将边疆领土和国库银钱拱手奉送列强,待她到阴曹地府见到吕后、武则天定将羞愧难当。这首词和慈禧的漫画一起登在《大公报》上,轰动一时,社会舆论哗然,清廷十分恼火却又无可奈何。

民国才女“碧红梅玲”,唯她活成独立女性,无需靠男人成长

(三)倡导女权,大兴教育在那个觉醒年代,有志男儿纷纷探索国家救亡图存之法,而走在时代前列的女性则热衷于倡导“妇女解放”。吕碧城利用做《大公报》主笔之便,写了很多“兴女权”的诗文。她认为女性是一个家庭的基石,女人势弱则家庭势弱,积家成国,推而广之,整个国家就难得强大。

“民者,国之本也,女者,家之本也……凡人娶妇以成家,即积家以成国。”“君之愚弱其民,即以自弱其国也,男之愚弱其女,即以自弱其家也。”

她写《书怀》:

眼看沧海竟成尘,寂锁荒陬百感频。

流俗待看除旧弊,深闺忧愿做新民。

江湖以外留余兴,脂粉丛中惜此身。

谁起平权倡独立?普天尺蠖待同伸。

民国才女“碧红梅玲”,唯她活成独立女性,无需靠男人成长

中国要想成为一个强国,就必须合四万万人之力,断不能忽视二万万女性,解放妇女、男女平权,是实现国家强盛的唯一路径。如何实现男女平权呢?吕碧城提出了更加切实可行的办法:大力兴办女子教育,通过新文化的浸润和洗礼,让女性挣脱封建礼教的束缚和男权至上的桎梏,革除旧弊,成为真正个性独立、思想健全的新式国民。

热血男儿志在救国,女子亦不能落后。吕碧城以自己亲身感触发出迎接新时代的声声呼吁,在当时无异于石破天惊。她在诗文中流露的刚正直率的性情和积极前卫的主张,赢得各界人士推崇和倾慕。各方名流相继登门拜访,吕碧城一改传统女子的矜持拘谨,落落大方地和大家交游、唱诗,各尽其欢。

当时大家竞相传唱:绛帷独拥人争羡,到处咸推吕碧城。

1904年11月,北洋女子公学成立,吕碧城出任总教习,两年后添设师范科,学校更名为北洋女子师范学堂,吕碧城升任校长。她首次将兴办女学提高到关系国家存亡的高度,以对抗“三从四德”、“女戒女训”、“女子无才便是德”等陈腐观念,主张女学生要践行“德、智、体”三方面发展,她培养的女学生后来很多都成了国之栋梁,其中不乏女权革命家、教育家、艺术家。

民国才女“碧红梅玲”,唯她活成独立女性,无需靠男人成长

她的创举,让同为倡导女权的革命志士秋瑾非常仰慕,秋瑾本来也用“碧城”作号,世人称秋吕为“南北两碧城”。“碧城”本是道教话语,《上清经》载:元始天尊曾“居紫云之阙,碧霞为城”,后人因此用碧城来形容神男仙女居住的地方。秋瑾慕名前往《大公报》报馆拜访,两人一见如故互为知己,此后秋瑾慨然取消其号,心甘情愿地将“碧城”让给吕一人独用。

1907年7月,秋瑾因革命起义失败在绍兴遇难,中国报馆皆失声,无人敢收尸,吕碧城强忍悲痛,设法与秋瑾同仁将其遗体偷出安葬。多年后,她用英文写作《革命女侠秋瑾传》,发表在美国纽约、芝加哥等地的报纸上,让更多的人了解秋瑾的故事,在欧美引发极大反响。她南游杭州时拜谒了秋瑾墓,作诗《西泠过秋女侠祠次寒山韵》:

松篁交籁和鸣泉,合向仙源泛舸眠。

负郭有山皆见寺,绕堤无水不生莲。

残钟断鼓会何世,翠羽明珰又一天。

尘劫未锁渐后死,俊游愁过墓门前。

吕秋二人,一个以红粉之身赴蹈血与火的战斗,希望以玉石俱焚的代价驱散遮挡国家发展的迷雾,秋瑾的斗争是真刀实枪;而吕碧城则在启迪思想领域开辟了广阔的天地,她将涓涓思潮流淌于笔端,将女权思想灌输给更多的女性,让进步青年的队伍更加强大。二人实现梦想方式各异,但殊途同归。

秋瑾早逝,她梦想的时代,不久后就到来,吕碧城为她做了见证。

民国才女“碧红梅玲”,唯她活成独立女性,无需靠男人成长

(四)游学欧美,一生无爱袁世凯出任大总统后,大力襄助女学,吕碧城对此颇有好感,还受邀出任总统府机要秘书。从教育界转到政界,她意图实现“为国民不失为完全之国民”的理想抱负。不久吕碧城察觉袁世凯称帝的野心,毅然辞职,抽身而退。

离职之后,她带着母亲回到上海。这一次她做起了商人,与洋人朋友一起做生意,凭着出色的眼光和智慧,只花两三年就成了巨富。实现财务自由后,她决定走出国门,开阔视野。1918年,35岁的吕碧城前往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攻读文学与美术,期间她一直兼任上海《时报》特约记者,将在美国的所见所闻写文发表,让更多中国人同她一起开眼看世界。

四年后学成归国。1926年起,吕碧城只身漫游欧美,这一去就去了7年。期间她写作《欧美漫游录》,用古典诗词描述西方风土人情,脍炙人口,她的作品在《顺天时报》和《半月》杂志连载,传诵一时。有人评价她是“近三百年来最后一位女词人,足与易安俯仰千古,相视而笑”,也算实至名归。

吕碧城穿着前卫,尤喜欧式衣裙,胸前以孔雀翎装扮,头上插翠羽,一向以刻薄著称的女作家苏雪林夸赞她“美艳有如仙子”,还在杂志上剪下她的一幅玉照惠存。游历期间,因为举止高雅、衣着精致,又出手阔绰,许多西方人都以为她是来自东方的公主。

民国才女“碧红梅玲”,唯她活成独立女性,无需靠男人成长

貌美、多才、富足、博学,她这一生活得亮丽夺目、璀璨发光,若说她的人生还有什么遗憾,那就只剩爱情婚姻了。爱情空缺,无婚无子,在俗人眼里,这是她唯一的不幸。

严复曾说她“心高气傲,举所见男女,无一当其意者”,瞧得上的不合适,适合的她又看不上。“生平的称心男人不多,梁启超早有家室,汪精卫太年轻,汪荣宝已婚,张謇曾给我介绍过诸宗元,但年届不惑,须眉皆白。”

她坚持人生伴侣宁缺毋滥:“我的目的不在钱多少和门第如何,而在于文学上的地位,因此难得合适的伴侣,东不成、西不就,有失机缘。”

袁世凯次子、民国四公子之一的袁克文曾钟情于她,也有恩于她。秋瑾被俘后,官府抄检她的住处,发现了她与吕碧城往来的书信,打算抓捕吕碧城。抓捕公文恰巧落在了时任清廷法务部员外郎袁克文手上。袁克文仰慕吕碧城的才华,不忍见其落难,将此事告诉了父亲袁世凯,袁世凯听后说道:“若有书信来往就是同党,那我岂不是也成了乱党?”袁世凯的一句话,让吕碧城脱罪。

后来袁克文多次向吕碧城表白,吕碧城只是一味回避。有好友问其原因,吕碧城回答:“袁属公子哥,只许在欢场中偎红依翠耳。”

她将感情看得通透,知道贵公子难得专一,即便是她这样才貌双全的女子,嫁入袁家难免受气冷落,拘谨地过活。与其日后悲戚,不如做他一世的白月光,独身一人落得逍遥自在。

民国才女“碧红梅玲”,唯她活成独立女性,无需靠男人成长

(五)半世浮华,皈依真淳“即使这一生没有爱情也没关系,幸而手边略有积蓄,不愁衣食,只有以文字自娱。”

她视文字为终身伴侣,只可惜她毕生用文言写作,时过境迁,她的读者逐渐变少,其文名随时间湮没,远不如同时代的其他才女。

晚年的吕碧城洗尽铅华,过得清简质朴。她成了一名动物保护者和素食爱好者,大力宣扬护生戒杀,正式皈依三宝,成为居士,专注于研究佛法、翻译佛经、弘扬佛法。她译述佛经,编著《观音圣感录》《阿弥陀经译英》,成了女性中佛经翻译第一人。西方有很多报刊对她进行采访,还有欧美佛教徒受她的影响来中国受戒。

曾经,她大步流星地行走在历史的聚光灯下,看遍山海流澜、城市花火,受众人追捧爱戴,生活充斥着光的流溢、色的笼罩。而今,她看淡世事沧桑,内心安然无恙,繁华落尽见真淳。难怪最后她写“我到人间只此回”,草木一秋,人活一世,活得如此丰盈饱满,也该无憾了。

民国才女“碧红梅玲”,唯她活成独立女性,无需靠男人成长

1943年1月24日,吕碧城在香港九龙辞世,享年60岁。按照她的遗愿,遗体火化后,骨灰和面为丸,投于南中国海,供养鱼群。

她的一生如万里山河,来往无数过客,有人给山河添色,有人替江河改流,有人为山脊塑骨。剧终回望时,犹如立在群山之巅,俯瞰山川锦绣,无悲无喜无挂无碍,有的只是一腔平淡豁达的气概。

她丰盈了那个时代,那个时代也锻造了她。而今我们忽略她,便真是我们的遗憾了。

民国才女“碧红梅玲”,唯她活成独立女性,无需靠男人成长

【作者简介】翟晓洁,湖北荆州人,武汉大学新闻系硕士研究生。发表新闻、散文、诗歌、小说等一百多万字。

小编提示: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敬请转发和评论。

推荐:

民国奇女子施剑翘:为父报仇而杀军阀孙传芳

民国风华绝代的女子,仅次于胡蝶的当红艺人,为何在25岁就离去?

原地址:https://chinesefood8.com/9805.html
点击阅读全文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