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宝宝起名正文

楼头店:温州文成玉壶商业发展的起点,曾商贸繁荣,如今已成云烟

有一种吆喝声总在我心里流淌,那声音温暖、热烈,伴着四季的风和雨,伴着楼头店(在玉壶方言里,店在这里不发第四声,而是念第三声)屋檐上的阳光,伴着下园南货特殊的气味,伴着店桥头穿梭的人流,伴着店桥岭青石板上清脆的脚步声,伴着店桥街此起彼伏的说笑声,伴着店桥尾浓郁扑鼻的酒香,从底村到中村,稠稠地弥漫而来,那么遥远,那么悠长,又那么切近,那么短促……

“凉腐哎,凉腐哎。”“颜笠(玉壶话,斗笠的意思)哎,颜笠,快来买颜笠……”“虾皮,虾皮,新鲜的虾皮……”在我儿时的记忆里,店桥街是温州文成玉壶最热闹的地方,各种叫卖声此起彼伏。

翻开《瑞安县志》,得以如下记载:据民国二十年调查,玉壶街长80丈,宽6尺,有店屋50座,商业76户。玉壶街即玉壶老街,位于玉壶镇中村。玉壶老街从上至下可分为:楼头店、下园、店桥头、店桥岭、店桥街、店桥尾。

楼头店:温州文成玉壶商业发展的起点,曾商贸繁荣,如今已成云烟

玉壶风光 胡绍超·摄

底村村主任胡希勃和中村村支书胡兴虎告诉我:玉壶人自古以来口口相传,玉壶商业发展的起点在楼头店。楼头店在底村店楼墩下首,位于新宅巷与直路交叉路口北侧上方。说起楼头店,这多少还与玉壶胡氏始祖胡秀成(字孟迁)有关:胡秀成于宋雍熙四年(987)10月,家遭回禄(火灾),由万全胡阳迁至安固县(今瑞安)嘉屿乡胡岙(今文成县周壤镇胡岙村)而居,至八代孙隆卅二由周壤胡岙分居玉壶象岗(也称象岗寮和外楼垟)。从胡岙至玉壶的老路也就是大峃至底村的古道,从胡岙始,经半岭、五铺岭、潘山桥、拔稻窟、三官亭、梅园路口、店楼墩、楼头店,至此分为两条路:向东过玉泉街和塘下街交叉路口、店桥头(从店桥头向下可到店桥街、塘下街等地)、外楼樟树根墩、象岗;向南过新宅巷到象岗。

楼头店就位于这两条路的交叉点上。隆卅二所生活的年代,玉壶尚是沙滩和荆棘丛生的原始森林。其后代子孙逐渐向象岗周边的外楼、大祠堂、楼头店、店楼墩等地分居。渐渐地,有人在楼头店一带进行农产品交易。楼头店到底何时形成?不详。据玉壶人流传下来的说法:清乾隆、嘉庆至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这里一直有店铺。

为什么会起名楼头店呢?因为这里的路面高于下方的壶山路和店桥头,一楼位于路面下方,二楼与路面平行,于是这里的住户就在二楼开店,因而起名楼头店。对于楼头店,我还有一点不明白:玉壶人发“店”字是第四声,而楼头店的“店”为什么发第三声?这与胡孟迁和隆卅二的原居住地有没有关系?答案你来说。

胡希勃告诉我:古时候,新宅巷和直路交叉路口西侧有一个道坦,道坦很大,平时是孩子们玩耍的好地方,转铜钿、打纸板、跳绳、追逐、嬉闹,孩子们在这里尽情地玩耍着。大人们有事没事也来这里站站、坐坐、聊聊天,吃吃“烟酒”。楼头店最早的商品交易点就在道坦对面的草寮里。

楼头店:温州文成玉壶商业发展的起点,曾商贸繁荣,如今已成云烟

左为楼头店旧址,右为乾生中药店旧址

关于楼头店的书面记载,我目前能找到的只有关于吴步行“乾生中药店”的一点点资料。

据《徐村吴氏族谱》记载:生于清咸丰丁巳年(1857)的吴步行家住大峃镇徐村,因医术好,会调剂膏药,在大峃一带小有名气。玉壶镇垟头村有一位名叫云飞的地主,得了一种病,遍访名医都无法治愈。得知吴步行医术好,其家人就派一位长工去大峃把吴步行请到玉壶垟头。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云飞的病好了。为了答谢吴步行,云飞给了吴步行一些银番钿。有了钱,吴步行买下了楼头店道坦上方的一块空地,盖了一间房子,开了一家店号为“乾生”的中药店,兼之以膏药专治损伤跌打,由于医术高明,诚实守信,因而生意兴隆。

有了钱,有了房子,该安家了。不久,吴步行娶了李林林龙的胡义聪之女,生儿育女,安心呆在玉壶。每天来吴步行店里看病的人很多,渐渐地,他家也热闹起来了。有时也会有人来请吴步行,说是家中的病人走不动,只能请医生去一趟。于是,吴步行经常走路去林龙、金星、朱雅、周壤等地看病。有时他也会坐竹排去瑞安东坑、上林等地给人看病。

吴步行对所有病人一视同仁,有人没钱治病,他就把膏药送过去,不收分文。由此,玉壶人普遍都敬重他。古时候,人们一般尊称有学问有地位的人为“先生”,冰心、杨绛和林徽因皆是女性中的“先生”。刚开始,人们也称其为吴步行先生。久而久之,就简称为“吴先”。

据说当年的玉壶,一些有钱人一旦得了病,都会叫家人去请“吴先”。后来,隔壁一户人家开了一家小店,以卖香烟和“烟酒”为主,香烟的品牌有大前门、老刀牌、红金、飞马、强盗等品牌,店主勤劳善良,生意很好。不久,对面下方有一户人家从大壤搬到这里,男主人姓名的最后一个字是“进”,做豆腐的手艺很好,人称“大壤进”。后来的后来,道坦一带也盖起新房子,这一带就成了如今的直路。

楼头店:温州文成玉壶商业发展的起点,曾商贸繁荣,如今已成云烟

在我的记忆里,“大壤进”家的豆腐白白的,嫩嫩的,味道可好了。犹记得,清晨的外楼路上,一名个子不高身材结实的三十岁左右的男子(“大壤进”后人)头顶一块豆腐板,两手垂着,说也奇怪,那豆腐板竟稳稳地贴在他头上,不会侧翻。板上的豆腐热气腾腾,他一边走,一边吆喝:“豆腐哎,豆腐哎……”于是人们围了上来。男子停住脚步,双手扶住豆腐板,靠在路边的石头墙上,掀开纱布,用豆腐刀切了两块豆腐,放到买者的碗中。豆腐五分钱两块。等人们都散去,该男子又把豆腐板放在头顶上,嘴里吆喝着:“豆腐哎,豆腐……”叫卖声在小巷里久久地回荡着。母亲隔三差五买上几块,放在锅里煎一煎,加上水再烧,香气飘满屋,馋得我直流口水。等到开饭了,我急不可待地吃起来,经常被烫了舌头。

因家境贫寒,母亲时常叫我拿着5分钱去楼头店买豆腐渣(5分钱能买到一只八角碗的豆腐渣),加入菜头茵(萝卜叶子)烧起来,每次我都能吃上两碗。那个年代,买豆腐渣的人很多,我和姐姐大多是晚上八九点去买。豆腐作坊在一楼。我们需要走下一条窄窄的卵石台阶,然后到了豆腐作坊里,里面雾气弥漫,灶台里的柴爿正在燃烧。我把碗递过去,一名男子熟练地盛了一碗豆腐渣给我,拿了钱,转身又忙开了。

吴步行房子正对面也有一户人家是从大壤搬来的,儿子名叫青坑。其母子俩都会做豆腐,他家的豆腐是摆在家门口卖的。那豆腐洁白细腻,清香扑鼻。上新屋、门台口和上金垄一带村民都喜欢买青坑的豆腐。

楼头店:温州文成玉壶商业发展的起点,曾商贸繁荣,如今已成云烟

据《壶山今古》记载:1984年农历十月十五日凌晨,直路失火,烧毁26间民房和一座宗庙。之后,这里又建起了新房子。如今北侧的楼头店,一楼仍在路面下方,二楼仍与路面一样高,但房子已经不是以前的房子了,路面也不是以前的路面了。二楼也已经不是店铺,一楼也不再做豆腐了。那几级与玉泉街连接的鹅卵石台阶没了,变成了平铺直下的水泥地。但那“豆腐哎,豆腐哎”的吆喝声却一直在我脑海里婀娜、缠绕。

时光走呀走,岁月流呀流,一些老旧的东西渐渐地走到了时间的深处,被时代的风轻轻一吹,升腾了,弥漫了,慢慢地消失在人们的记忆中。如果有一天,有那么一天,当你老了,头发花白,双眼昏沉,可还有一簟箩关于楼头店的故事来回想?可还会拿出一叠厚厚的纸,一笔一划写下楼头店的往事,然后慢慢地将那豆腐的味道回味?你还记得大前门香烟那特殊的气味?你还记得在这里转铜钿和打纸板的身影吗?

遇见韩殇,遇见更美的风景!本文由胡晓亚提供!

原地址:https://chinesefood8.com/12817.html
点击阅读全文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