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宝宝起名正文

壶说《红楼梦》:稻香老龙司空公李纨

《石头记》稻香老农李纨,是明朝末年司空公。

壶说《红楼梦》:稻香老龙司空公李纨

李纨

《石头记》第五回:诗后又画一盆茂兰,傍有一凤冠霞帔的美人。也有判云:

桃李春风结子完,到头谁似一盆兰。

为冰为水空相妬,枉与他人作话谈。

晚韶华:镜里恩情,更那堪梦里功名!那美韶华去之何迅!再休提绣帐鸳衾。只这带珠冠,披凤袄,也抵不了无常性命。虽说是、人生莫受老来贫,也须要阴骘积儿孙。气昂昂头戴簪缨,气昂昂头戴簪缨,光灿灿胸悬金印;威赫赫爵禄高登,威赫赫爵禄高登,昏惨惨黄泉路近。问古来将相可还存?也只是,虚名儿与后人钦敬。

李纨,字宫裁。系金陵名宦之女,父名李守中,曾为国子监祭酒。

《石头记》:原来这李氏即贾珠之妻。珠虽夭亡,幸存一子,取名贾兰,今方五岁,已入学攻书。这李氏亦系金陵名宦之女,父名李守中,曾为国子监祭酒,族中男女无有不读诗书者。至李守中继承以来,便谓“女子无才便为德”,故生了李氏,便不十分令其读书,只不过将些《女四书》、《列女传》读读,认得几个字罢了,记得前朝这几个贤女便罢了;却以纺绩女红为要,因取名为李纨,字宫裁。因此这李纨虽青春丧偶,且居处于膏粱锦绣之中,竟如槁木死灰一般,一概不问不闻,唯知侍亲养子,外则陪侍小姑等针黹诵读而已。

李纨,人物原型为董应举。

董应举(1557-1639),字见龙,号崇相,福建连江琯头龙塘人。

生于二月初四。乳名信。

董应举年轻时,勤勉好学,立志报国。万历二十六年(1598)举进士,曾任吏部主事、文选主事、大理寺丞等。天启元年官太常,陈急务数事,擢太仆卿兼河南道御史,经理天津至山海屯务,政绩显著。

《明史》:天启元年,「擢应举太仆卿兼河南道御史,经理天津至山海屯务。应举以责太重,陈十难十利,帝悉敕所司从之。乃分处辽人万三千余户于顺天、永平、河间、保定,诏书褒美。遂用公帑六千买民田十二万余亩,合闲田凡十八万敌,广募耕者,畀工廪、田器、牛种,浚渠筑防,教之艺稻,农舍、仓廨、场圃、舟车毕具,费二万六千,而所收黍麦谷五万五千余石。廷臣多论其功,就进右副都御史。」政绩显著。后迁工部侍郎兼理盐政,在整顿盐务中触及权贵,巡盐御史恶其侵官,魏忠贤传旨诘让,被劾罢职。崇祯初复官。崇祯十二年殁,寿八十三,乡人立祠祀之。有《崇相集》传世。《明史》誉其「好学善文。其居官,慷慨任事;在家,好兴利捍患。」

董、理音近。理、李义近。董应举上《屯田疏》说要效法唐朝李泌。

纨,分解为丝、丸。丝、司音近。丸中空。董应举人称董司空。

董应举晚年开发青芝山,青芝山在福州东部海边三十公里处。福建省六大名山之一,山体不大,竟有108景致。

李纨居住在稻香村。稻香村,据推测在大观园东部。

贾元春游幸之后,将”杏帘在望“赐名”浣葛山庄“。稻香村和大观园其他建筑的富丽华贵不同,此处的田园农舍,一派郊野气色,曾引得贾政有“归农之意”。

浣葛山庄有滴翠亭。董应举曾一度旅居武夷八曲涵翠洞。涵翠洞、滴翠亭,有些相似。

《石头记》第十七回:转过山怀中,隐隐露出一带黄泥筑就矮墙,墙头皆用稻茎掩护。有几百株杏花,如喷火蒸霞一般。里面数楹茅屋。外面却是桑、榆、槿、柘、各色树稚新条,随其曲折,编就两溜青篱。篱外山坡之下,有一土井,旁有桔槔辘轳之属。下面分畦列亩,佳蔬菜花,漫然无际。

稻香村有一口井,邑人为董应举建祠于四曲御茶园通仙井左。

李纨,号稻香老农。董应举,字见龙,生于龙塘乡。见龙出自《周易》见龙在田,在田故有稲香。老农其实是老龙。

李纨,字宫裁。宫,和崇有关,崇用于形容宫室的高大。裁,放下。举,拿起。

李纨、董应举为人真诚、朴实。

李纨富有经济头脑。董应举擅长经济。

李纨父李守中官职是国子监祭酒。万历三十一年(1603),董应举升转为南京国子监博士。

兰台,最早为战国时期楚国的台名,其上建有宫殿,藏有图书。荀况曾经担任过楚国兰台令。后来兰台指皇家图书馆,也可用来指国子监所在地。

兰台谐音南台。董应举家邻近南台,有在南台江投金诸的故事。

《竹窗笔记》:万寿桥下大江,旧名南台江,今名投金诸,以明侍郎董崇相先生得名也。先生讳应举,号见龙,闽安镇外塘头人。为诸生时,有书田,与两广总督陈瑞子长祚毗连。长祚以厚值延至家,强券焉。先生袖归,至万寿桥,悉投江中。

判词提到一盆兰。董应举晚年开发青芝百洞山,募款重建青芝寺。佛家寺院又称盆盂。

判词提到《女四书》、《列女传》。董应举著有《学庸略》。

为冰为水空相妬,枉与他人作话谈。是指天启元年(1621),董应举管理天津至山海关屯田事务。这两句诗说,董应举努力屯田,未必能够成功防御满清入侵,千秋功过留与后人评说,可能还不如开发青芝山、重建青芝寺,能被后人记住。

李纨参加诗社。

崇祯十年(1637)八月,董应举与曹学佺、王伯山、陈仲溱(惟秦)、陈宏己(振狂)、马歘(季声)、杨道宾(穉实)、崔世召(征仲)、徐火勃(兴公)共结"三山耆社"。

壶说《红楼梦》:稻香老龙司空公李纨

青芝山

董应举晚年开发青芝山,青芝山在福州东部海边三十公里处。福建省六大名山之一,山体不大,竟有108景致。

董应举善古文,尤其酷爱山水名胜,曾一度旅居武夷八曲涵翠洞。落职返乡后,迹青芝山,与其子鸣伟一道,致力芟除芜秽,开拓景观,募建寺庙,使青芝山「众奇始出」,为闽海五大名山之一。青芝山,洞穴奇绝,山岩挺秀,一石一胜,鬼斧神工,景胜特佳,留下董应举许多摩崖石刻和脍炙人口的民间故事,渐成一方名胜。他在《为百洞题》中云:山川到海别生奇,洞壑连天今始知。未省蓬莱能得似,直疑人在少安期。」又题:「三岛十洲安知吾里是非,洞水福地得之海角焉奇。」

叶向高《董见龙先生集序》:“吾读廷尉见龙公之文,其辞沉雄奥雅,备极炉键,可谓修矣。……其抚景触事,发为诗歌,尤本于性情,绝无近世词人依仿剿袭之态,盖公之韵言在陶、谢之间。其议论之文似得昌黎、眉山之胜,若纪载叙事,则出入五代史,而浸淫马、迁。所最不可及者,真境真情,真事真语,机轴结撰,皆出自胸中,不寄人篱下,古之所谓成一家言者,殆于公见之。”

吕纯如《崇相集序》:“崇相之文与人臣言忠则真忠也,与人子言孝则真孝也,与朋友言信则真信也,与为官者言爱人则真爱人也。……本独来独往坚壁固垒之人也,而取材则网罗四出,同异兼收,唯恐有一人焉不得为国家缓急之用。本杜口扫轨会府不识面之人也,而桑梓之事,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即非常之原疑谤集焉,而议必求其申,事必求其济,而不顾其最难及者。”

周之夔《弃草集》:“吾师董见龙先生倡道海滨,其学以达天为主,以不询己、不欺人为体,以济世安民各得其所为用,深有得于格物、修身、诚明合一之宗。其宦绩自学博士扬历户铨常伯、廷尉、冏卿大中丞、少司空,皆忠孝、节义,文章经济赫赫耳。”

钟惺《董崇相诗序》:“闽有董崇相先生者,其人朴心而慧识,古貌而深情,所为诗似其为人,非惟不使人知,而若不敢作诗自处者。”

钱谦益《初学集》卷八十四:闽中董侍郎崇相。负经济。喜功名。当辽事孔亟。号跳呼嘂。每逢人。辄咏将伯助予之诗。涕泗横臆。虽以余之不肖。数相招邀。期为县官助一臂。而余未有以应也。余未识汪汝泽。然为崇相之客。而孟阳之友。即其人可知矣。孟阳此文。磊落抑塞。使人起劳人志士息机摧撞之叹。崇相老矣。屏居海上。令见此文。当作廉将军被甲跃马状。而余方煨饭折脚铛边。如枯木寒灰。都无暖气。可为一笑也。

《乌石山志》:董应举,字崇相,一字见龙,闽县龙塘乡人,今称亭头。万历戊戌进士,除广州教授,迁南京国子博士,历考功郎中,予告归,起南京大理丞。万历末,辽东抚顺已失,应举条上方略,帝置不省。天启改元,再迁太常少卿。二年春,广宁告警,京师悚惧,朝士有托故移家者,应举请斩之,且陈急务数事。寻以工部右侍郎兼户部侍郎并理盐政,疏请厘正盐规,为魏阉所中,落职归,“壶江帮始于嘉靖四十三年,李邦宁作俑,其后六帮因以起,非商故也,非故而毒民,且不益国,不革何待。”此数语见《崇相集》“议革壶江等帮”条下。于连江馆头辟百洞山,筑室其中,即今青芝寺也。又于乌石山之阴太虚庵旧址建太虚亭,授徒讲学,公记珰变云:“万历四十二年,太监高寀,毒虐民变,时予在乌石山太虚庵读书。”是公建太虚亭在万历中叶。郡贤士多出其门。崇祯初,复官。应举好学善文,居官慷慨任事,在乡里好兴利捍患。《闽诗传初集》云:“崇相所历之任,执法廉平,考礼正乐,兴废举坠,而北屯南插钱盐,无不饬弊更新,尽关国计,因立纲取铸,势不并全,乞罢归里,家居海上,贫素自甘,正理学,而疏海禁、策倭患为闽望所依。操履端洁,始终无瑕,而学问经济,自明兴三百馀年鲜其比者。卒,郡人于郡学射圃祠祀之,入祀乡贤,著有《崇相诗文集》十八卷行世。按:公曾居武夷八曲之涵翠洞,与生徒讲学,老而不倦,邑人为建祠于四曲御茶园通仙井左,今祠废为茶屋。

原地址:https://chinesefood8.com/13261.html
点击阅读全文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