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凌志
巢湖北岸烔炀河,有一支凌氏后裔,明末清初由徽歙迁巢,已经在烔炀河镇街顽强生息400年。几度风雨,几度春秋,今天的烔炀凌,约有人家数十户,人口数百人(包括居住在外的烔炀凌后裔)。文革浩劫,宗谱灭失,今人不识来路,后人无论先祖,实谓不幸之大。作为烔炀凌后人,我想先梳理一下烔炀凌概况,为下一步续修烔炀凌氏宗谱做些铺垫。
王林(凌)村(王国祥摄)
1.凌氏源流
据《通志·氏族略·以官为氏》所载,凌氏出自黄帝姬姓,是周文王姬昌的后裔。周文王第九子康叔被封在卫,其子有在朝为官者,官职凌人,为掌冰政之官。《周礼》记载:“凌人掌冰,正岁,十有二月,令斩冰,三其凌。”后人以其官职为姓氏,即凌氏。《姓纂》也有“康叔支子为周凌人,子孙以官为氏,吴志有凌统”的记述。
“凌”有凌、淩两种写法,没有实质分别。《姓氏考略》指出:“三国时有凌统,广韵引作淩,后多混用,康熙字典列入凌字注,谓与淩别,凌姓遂多从淩。”由此可见,《广韵》一书一笔之误,《康熙字典》以讹传讹,造成凌、淩混淆,其实均为凌姓。
凌姓出自卫国,卫国的位置在今河北、河南一带,始祖是文王九子、武王少弟的康叔。凌氏早期历史比较岑寂,直到三国东吴大将凌统的出现,这种状况才有所改观。据《吴志》记载,凌统官拜将军,亲贤接士,轻财重义,有国士之风。孙权爱重,无出其右。其子凌烈为长亭侯,江左凌氏,门第时高。
凌姓的历史名人众多,除凌统、凌烈外,还有宋代工部侍郎凌策;明代御医凌云、诗人凌云翰、小说家凌蒙初;清代画家凌瑚、农民起义领袖凌十八、学者凌如焕、康熙字典编修官凌召文、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辑部编辑凌昌焕等。
凌氏的郡望之地有二,一是渤海郡,西汉置郡,治所在今天的河北、辽宁两省渤海湾沿岸一带。二是河间郡,西汉置郡,在今天的河北省中部河间县、沧县一带。凌氏的堂号众多,不一而足。
凌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群体,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155位,人口约100万,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05%左右。
2.烔炀凌来自徽歙
据烔炀凌氏族人口口相传,烔炀凌发脉江南幑州,来自歙县沙溪。约在明末清初,有凌氏三兄弟,从沙溪老坝埂来到巢湖北岸半岛,老大去了西黄山西北山口傍山而居,形成村落,名凌家山口,又名老山凌,现改为山口凌村。老二落在烔炀河西南的王林村。老三没有找到适宜之所,便返回了徽州。
据王林村目前最年长者王家玉老人陈述,王氏祖先兄弟二人自庐州府来巢湖边居家耕种,繁衍成村并取名王令,此“令”是否兄弟二人之一的名讳,不得而知。后有凌姓来居,村名遂改为王凌村。不知何时,凌氏因避村名谐音“亡凌”讳,悉数迁到烔炀河街上,散居于老街的东南北街和西侧街后的晒场,以及镇街西南的小徐家、土桥高、倪家后头等村庄。王凌村由于没有了凌姓,村名也在漫长的岁月里逐渐演变为王林村。
烔炀凌的堂口名“楚宝”,由于人丁不旺,祠堂未建,家谱无修,每年祭祀和聚会,就在各个时期的族中大户人家悬灯挂幔而行。文革期间,书谱与布谱俱被焚毁,凌氏族人各为生计,几乎老死不相往来。据说山口凌数度邀请烔炀凌同祠并谱,歙县沙溪也曾来人联系认祖归宗,但烔炀凌都因各种原因没有响应,此事便不了了之,导致目前烔炀凌处于一盘散沙状态。
我退休后有意修谱,曾专程去往山口凌村,在凌美铸老师家看到了他们的宗谱,知其迁淝始祖载一公,明末清初(此谱稍嫌粗疏,谱序首篇言明末始迁,世系首段又称洪武年间始迁,自相矛盾)自歙县沙溪来淝,与烔炀凌的传说基本吻合。但是,烔炀凌与山口凌的支派、堂口与辈字等,均未在谱上找到对应之处(烔炀凌:家大孟德(树)永(道)华丰(封)锦;山口凌:思本敬先美肇英贤),估计三兄弟之说还有待进一步考证。假设三兄弟之说成立,那么烔炀凌迁烔始祖当为载二公。我已经联系沙溪宗亲,准备择机前往徽州读谱,以寻找载一载二公迁巢记录。
据网络资料,康叔公六十三世孙淩统,淩统公三十七世孙淩安。凌安(620-711/91),佐长子,名安,又名董,又名鼐,字建兰。初唐余杭人,官居歙州通判,为歙州凌氏肇基祖。唐高宗永徽元年庚戍举进士,显庆丁已二年(657)任歙州通判,迁汀州太守,寿91岁,葬歙州城北狮形。子二,长杰辉(名矫字嘉言号万一,庐墓沙溪)。次杰煌(嘉训)。明崇祯年间歙县沙溪续修凌氏族谱记载,准公是唐歙州通判安公第五世孙,世系是:安-万一-细大-秀兰-准。想来查沙溪凌谱,有可能找到迁烔始祖的踪迹。
3.老街三大帅
三帅凌树平次子凌永江(凌志摄)
老街三大帅是街坊邻居对凌树深三兄弟的谐称,既有对此三兄弟美髯公形象的奉承,也有对他们破落家境的嘲讽。
凌树深三兄弟的父辈失考,有无祖业(房屋土地与生意)不详。三兄弟有一个姐姐一个妹妹。姐姐嫁在烔炀河南街李家(著名富户,坐拥南街半条街的房产门店),丈夫李春昭曾任北洋政府芜湖二营管带,有个儿子叫李大明,在乡设塾授徒兼做生意。妹妹嫁在当涂县杨家,后守寡向佛念斋食素。三兄弟长名树深(生卒无考,寿75岁),面阔髯长,一方绅士,是宗族及街坊定纷止争者,人称凌大帅。次名树升(生卒无考,寿60岁),三名树平(?-1937)。三大帅名讳,皆由凌永江老先生回忆提供。
凌大帅,配氏?,有四子四女。长子凌士杰,在烔炀河药店干过很长时间,后在街头摆印章雕刻摊子。次子凌士英早年在街上做鞋匠,后移居江南旌德朱旺村。三子凌亚平在街头摆摊代写书信,四子凌永才早逝。四人皆未婚娶,俱无后嗣。长女凌永贞(1905-1936),送北乡颜姓收养,嫁北乡小祖村祖炳文;次女凌永福(1907-2001),送北乡山何村何氏收养,后嫁何氏子嗣何本兴(?-1951,其子何春野〈1925-1992〉、何慎言〈1932-1984〉、何春林〈1942-〉,孙曾众多。凌永贞长女祖国云〈1931-〉1951年嫁凌永福次子何慎言),三女(生卒无考)送人家收养,其子为巢县二中教师;四女凌永萍(1925-2018)嫁苏湾镇司集司开荣(又名单玉奎)。凌氏三大帅兄弟家道衰落于何时不详,但凌树深晚年全家寓居北头岗二女婿何本兴家,足见其家败之惨状。
凌二帅,配氏?,子一永安,抗战跑反时,流落湖南,父死子散。
凌三帅,早年住北街,家族衰落后移居南街,在外甥李大明家的地基上盖了三间住房,经营皮棉纱行(中介)生意,在镇西凌家山(也称高家山)有一片梨园。配氏王家德,有二子一女。一女凌永祥,聘于南街清和园茶馆老板刘德贵。长子凌永淮,在当涂做生意有些积蓄,成家前在倪村买了五间房子,四斗田地,一头耕牛,土改时被评为富裕中农。凌永淮有华魁、华星两子,解放前后全家移居江南旌德县,倪村的房子就留给了母亲和弟弟。目前,永淮公子嗣俱在江南,华魁有二子二女,华星有二女,一女早逝。最近在烔炀河凌氏宗亲微信群里,联系上了华魁长子凌经球,他毕业于安徽农学院,现在屯溪黄山职业技术学院工作,我打算近期跟他一起去沙溪看谱。
三帅次子凌永江(1926-),自幼在表兄李大明私塾、大舅王家瑞私塾、蕴初小学(烔炀小学)读书,1938年跑反湖南长沙,1948年22岁时考取国民党空军总司令部第四署供给处,任上士文书,后经烔炀河同乡王荫祖介绍,调往上海联勤总部第95医院,驻地江西宜春,任少尉助理员,解放前夕因病离职回乡。1950年考取巢湖师范学校,毕业后先后在中垾、海如、汪桥、尉桥、六衖、龙华等小学任教。配氏李,育有子一女二,长女凌敏(1953-,现在扬州带孙子兼照料父亲),次女及子艰巨饿死。凌永江目前是烔炀凌在世辈分、年龄最长者,现在扬州外孙处养老。
4.北街凌
凌茂宽公曾孙凌耀财指认凌氏老宅旧址(凌志摄)
北街凌氏长辈可上溯至凌茂宽公,其房产在北街西侧,前临大街,后对李家大塘,前后五进,门面先开米行后开糕饼坊,前店后坊带住家。茂宽公有一子一女。女生卒及所适不详,子凌道荣,有子三华祥、华福、华寿,女一华翠。
凌华祥(1908-1976),元配氏刘,育有子三女一,长子凌耀祖,次子凌耀宗,长女凌耀凤,三子凌耀源(早年入伍,后转业合肥市,曾任市面粉厂厂长,为烔炀凌为数不多的县处级干部);继配李淑英(1913-1999),育有三子:四子凌耀金,五子凌耀银,六子凌耀财。孙曾众多,且都发展得不错。
凌华福(生卒不详),配氏张维林,有子二女三,长子耀武,次子耀全,长女?,次女耀芝,三女耀俊。
凌华寿(生卒不详),长子凌耀保,次子凌耀胜,三子凌五一,四子早逝。
凌茂宽、凌道荣父子可能都是读书人出身,还可能办过私塾。因为我祖父凌华祝1930年代在大王村的香坊及住家遭遇火灾后,移居北街最初落脚居住的地方,就是凌华祥家在北闸外井塘边的三间闲置塾房(是租是借不详),稍后才到街对面租赁了李家的四间房子开香坊的(前店后坊)。
北街凌人丁兴旺,孙曾成行,有成者众多。
5.南头竹木棚凌
竹木棚凌宅旧址
长辈凌德公(?-1960),家业竹木行、杂货店,也经营过饭店。元配氏高,育二子一女;继配氏祖,生女一;再配氏刘,续配氏项萃英(?-1970年)。长子凌道功(?-1937),次子凌道义(1918-1988),长女凌凤英(1922-2018,嫁到邱家巷村);次女生卒不详。
凌道义配氏唐汝英(1919-1999,倪村人),育有子三女五。长子凌华松(凌军),长孙凌渝;次子凌华庚,次孙凌云;三子凌滨(凌小五),三孙凌胤轩;长女凌华珍,次女小扣子被五分蒋村人收养,三女王承兰被王林村人收养,四女凌华芬嫁桥东村人杨礼洪,五女唐淑芝被何子鲍村人收养,嫁张宗兴。(此节内容经凌滨修改提供)
凌家竹木棚经营场所与住宅,都在南头跳的烔河与陈家大塘交汇处,三面环水,一面临路,有小石桥连接井滩与南头跳,小石桥上建有廊房,人称“桥上屋”,成烔炀一景。
6.晒场凌
巴儿巷凌氏老宅旧址
长辈凌树繁(?-1949),有子四女一,长女(1894-1942)名讳不详,嫁桥东村祖树炳(1893-1916),祖氏宗谱有记载。长子凌永?(其后凌华均-凌玉林、凌玉明等);次子凌永?(凌华泉-凌风、凌忠、凌玉红等);三子凌永?(无后);四子凌永增(字新吾,有二子一女)。
凌永增家原住陆恒春药店北隔壁的凌氏老屋,三开五进,门面开设“凌丰公”号杂货店,后四进住家。因与李德崇家纠纷官司败诉,房子让与给了李德崇家。后凌永增在中街巴儿巷购房住家,在老街南头盐库对面租门面开了“凌祥泰”号杂货店。1954年公私合营时,杂货店并入供销合作社。长子凌华堂(1934-1999,又名凌岩,其后在宿州),次子凌华文(?-2002,其后在巢湖),三子凌华章(1944-,现仍居烔炀河晒场)。
巴儿巷另一户凌氏,目前能追溯到的最高长辈是凌华早(1910--1960,与凌华章家未出五服),配氏柘皋人翟宗惠(1914-1999),育有一子四女,子凌国钧(1951-,现居巢湖市),长女凌玉英(1949-),次女、三女分送张家疃、巢县城人家收养,四女凌凤英(1956-1960)。
小徐村有一户凌氏,可溯及的长辈是凌华俊(生卒不详,裁缝手艺人),与凌华早是未出五服的堂兄弟。其祖上先从王凌村移居老街晒场,后又移居小徐村。凌华俊配三户邓村李氏,育有二子二女,夫妻、长子均在艰巨时饿死,长女次女分嫁张家疃、何南里;次子凌丰强(1926-1980),1951年11月入伍,1956年3月复员,做过搬运站工人。配氏大徐村徐氏(1930-1997),育有二子二女,长子凌荣兵(1957-)、次子凌荣轩(1969-),现仍在小徐村居住;长女凌荣兰、次女凌荣云,分别嫁于大份李村和大俞村。
晒场凌后裔人材辈出。
7.东街凌
烔炀河东街口
东街凌有四家。
一为赵家祠堂对面的凌天祥家。凌天祥祖父(名字生卒失考)在北街开布行,元配卒,生一子早夭。继配汤,生子三女二。长子凌华三(1903-1942,1937年前在烔炀河北街经营布店),次子凌华国(抗战前在南京轮船公司做客船售票员,生卒不详),三子凌华宗(1938年跑反外出,后落户广西),长女凌国华(1901-1958,适巢县三表哥蔡廷?,拜堂当晚三表哥逃婚出走湖南,凌国华即在蔡家独身一生。凌国华母亲与蔡廷?母亲是胞姐妹)、小女凌华英(适烔炀河桥湾王学舟)。
1938年日军占领烔炀河前,汤儒人就督促大女儿与三个儿子跑反避难,自己跟小女凌华英留守在烔炀河。一大家人先逃难到湖南,在湖南衡阳时,凌华三(时年39岁)病逝,留下妻子曹氏(1913-?)及女儿凌金珍(1936-);凌华国妻子也在此前后病逝,遗一子凌天祥(1931-2018),患难之中,两家遂并为一家。之后姐弟们又流亡到广西。抗战结束后,凌华宗一家就地落户,凌华国带着一家人和姐姐凌国华辗转回到巢县城,全部住进了姨娘家。凌华国在蔡家三子蔡廷康的杂货店做朝奉(大概相当于现在的职业经理人),凌天祥回到烔炀河读书到高小毕业,再到巢县十字街刘广泰五金店做学徒。
解放后,由凌国华托人将凌天祥安排到肥西县三河镇百货公司工作,后在肥西县民政局长任上退休,2018年去世。凌金珍先在巢城夫子庙新城小学读书,五年级辍学回家漆渔网,后到蔡家参股的巢县自成染织厂上班,1956年嫁巢县百货公司会计程仁杰,后调到合肥染织厂,退休后住合肥钢北二村。
凌天祥家屋后还有一户凌氏,目前知道的长辈姓名为凌丰顺(?-1960,与凌天祥为堂兄弟,应该没出五服),配氏昶凌方村方,有子一女五。子凌锦志(1937-1984/47),配氏钱本年,育一子五女。子凌玉龙(1959-),长女凌玉英(1956-),次女、四女、五女送人收养,现均在烔炀河生活;三女凌玉红现在巢湖市居住。
第三家就是我家。我曾祖父凌永祥,与土桥高村的凌永富、凌天祥祖父、凌丰顺祖父还有我家老屋的原主人凌三太爷等,可能都未出五服,否则凌三太爷的遗产房子也不会让我父亲与凌丰顺儿子凌锦志继承。
我的曾祖父凌永祥(据我堂伯父凌丰文回忆,他父亲是在寺后朱村奶奶家长大的。我查寺后朱宗谱,有关于凌永祥配朱女的唯一记载,所以推断凌永祥是我的曾祖父),祖业开香坊,配氏朱,有二子二女。长子凌华盛(生卒不详),配氏朱(其父朱安仓1821-1901,其母李广发女1820-1887,其弟1847-),有二子一女。长子名号生卒不详,次子凌丰文(1924-2017)有婚娶无子女,收养了哥哥的儿子凌锦涛,艰巨时迁至旂德县朱旺村,现已是曾孙成行。
我的祖父凌华祝(?-1942),以制香为业。据堂伯父凌丰文回忆,民国20年(1931),我祖父全家自大王村逃水荒到寺后朱村投奔伯祖父凌华盛。水灾过后返回大王村不久,香坊与住宅又毁于一场大火,此后即去了烔炀河街上落户。祖父和祖母凌蒋氏(三份蒋村人)育有二子二女。长女嫁到芜湖方村,次女嫁在烔炀河大王村,可能两家的境况都不错,所以祖父曾经分别在两个女儿所在的村庄开过香坊。
我的伯父凌丰祥(1918-1977),自幼跟随祖父习做香手艺,出师后被南陵县一家香坊聘去做制香师傅,解放后回到老家,到供销社食堂工作,他有一子一女,子凌锦旗(1959-,现居烔炀煤建宿舍),女凌小妹(1968-,现居太和集街上)。我的父亲凌丰云(1930-),元配张德英(1938-1960),继配梁发芹(1934-),有子二女二。
东街井东边十来米处还有一家凌氏,长辈凌德盛(?-1954),清末民初(1901后)自肥东山口凌村来巢县烔炀河街上,开澡堂子和水锅炉子,配氏祖清廉五子祖树永(1865-1900)三女(?-1960),育有三子二女。长次子早逝,三子凌敬文(1901-1968),先在江南跑船运,后回烔炀河做小生意,配氏唐,有子二,长子凌华桂(1944-,又名先虎)、次子凌先财(1948-?)。
我查阅山口凌宗谱时,未能找到德盛公的世系记录。不过山口凌谱第三卷缺失,或许上面有记载。
8.土桥高凌
炀河边的倪村、土桥高村
土桥高村凌氏长辈凌海潮,何时何地落户土桥高村不详。凌海潮有五子一女,目前有后者仅两户,均在土桥高村。
一户为凌海潮次子凌永?(生卒不详),有一儿一女。子凌华贵(?-1998),配氏三份许村许氏,育有三子,长子凌松林,次子凌晓跃,三子凌跃进。
另一户为凌海潮四子凌永富(1909-1984),其先在烔炀河街上祖一元糕饼坊做糕点师傅,后入供销合作社糕饼坊。配氏本村高荣英(1918-2007),育有三子一女,长子凌华柱(1947-,曾任烔炀公社秘书)、次子凌华金(1949-,现居巢湖市),三子凌华根(1953-,现在滁州)。一女凌华凤(1941-,现居武汉)。
综上所述,烔炀凌栉风沐雨数百年,开枝散叶十数世,虽不繁盛,却也顽强衍生至今。希望在摸清底数的基础上,能尽快把烔炀凌氏宗谱续修起来,认祖归宗,凝聚族群,继承传统家风,开创美好未来。
(庚子年十月初三,2020年11月17日初稿于合肥琥珀潭村,12月10日定稿)
最忆是巢州
原地址:https://chinesefood8.com/18934.html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