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地名专题系列停更了一段时间,主要是近期个人有点忙,没时间整理,而且相关可查询的资料少之又少,给我的撰写也增加了难度。不过,虽然这个事情耗时耗力,但我还是会继续把它做完,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今天更新一期位于西南角落的市郊小镇——大浮,提到大浮,很多无锡人都有点陌生,唯一能够叫得出名的大概是这里的特产——大浮杨梅了。
但事实上,论起哪个地方无锡人去得最多,大概就是大浮了,因为这里有无锡最著名的景区——鼋头渚。不仅如此,这里也是著名的影视基地,央视版的《三国演义》、《水浒传》,以及仙侠系列电视剧的开山之作《仙剑奇侠传》均是在这里取景拍摄。
三国城中的表演剧目——刘备招亲
大浮一侧的太湖美景
本文约3100字,阅读完约7-10分钟。
概况
大浮
大浮,位于无锡市西南部,东南与雪浪、南泉为邻,西临太湖,北为五里湖(蠡湖)。面积29平方公里。1958年公社化时建社,名大浮分社,隶属无锡县太湖公社。1962年划归无锡市郊区,改称大浮公社。1978年12月,原军嶂公社并入。
大浮以丘陵山地为主,三面环水,呈半岛状,像一把利刃插入太湖中,在南北走向的狭长地带上,山峰连绵,有军嶂山等大小山峰20多座。长广溪在东侧跨越南北,五里湖在北侧横跨东西,闻名中外的鼋头渚公园就座落在大浮境内北部。
境内连绵的丘陵为发展林业、果品生产创造了有利条件。大浮的杨梅、醉李、柑橘、梨、桃子品质十分好,其中以杨梅为最。大浮杨梅肉厚核小,酸甜可口,品类多样,有大叶细蒂、白荔枝、乌梅等10余个种类。杨梅果生津止渴、益气开胃,不仅如此,无锡当地人还喜欢用杨梅泡酒,遇到肚子疼,吃上一颗,止痛效果十分显著。
大浮杨梅
上世纪70、80年代,大浮轻工业发展较好,尤其是轻纺、机电工业,大浮生产的羊毛衫远销全国甚至世界各地。
历史文化
大浮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这里要着重介绍一下,依山傍水、气势雄伟的游览胜地鼋头渚公园就座落于此,375米长的宝界桥,飞架在五里湖上,是贯通蠡园、梅园和城区的咽喉。鼋头渚主体形成于上世纪,一个世纪前,无锡一个叫杨翰西的清末举人用二千块大洋在太湖边买下60亩地,模仿宫苑建造了“横云山庄”,这也是鼋头渚的早期雏形。
鼋头渚景一
实际上,鼋头渚更早还可追溯到南朝梁陈时(502-589年),有和尚在充山北麓(鼋头渚后山)建“广福庵”,又名“峭岩寺”,后来到北宋末年,吴越王钱镠的后裔进士钱绅,在宝界山筑别墅,凿通惠泉。明清以来,雅士墨客多来此赏游,时有佳作问世。到了明朝嘉靖、隆庆年间,著名书画家王问、王鉴父子在钱绅建造的别墅故址上建造“湖山草堂”,并在崖石上篆刻“劈下泰华”、“源头一勺”、“天开峭壁”等字,这些字迹现如今依然存在。“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的祝枝山、无锡状元孙继皋也都在这里留下了咏太湖的佳句。
而“鼋头渚”这个名字,最早出现在明末清初无锡人王永积所编撰的《锡山景物略》中:“充山之下,有曹湾,水石激溅。。。更有一巨石,直瞰湖中,如鼋头状,因呼为鼋头渚。”
鼋头渚景二
说到大浮的旅游景点,还有一个不得不提的地方,同为5A级景区的央视无锡影视基地。中央电视台无锡影视基地始建于上世纪80年代,当时,央视为了拍摄电视连续剧《唐明皇》、《三国演义》和《水浒传》三部历史巨制,相继建成了唐城、三国城和水浒城三大景区,随后,这里也成为无数历史剧的取景地。不仅如此,著名仙侠剧《仙剑奇侠传一》也在此取景拍摄。
仙剑一剧照
仙剑奇侠传一取景地——统一嘉园,现已废弃
三个影视城地理位置极佳,背山面水,面朝的是太湖,而背靠的就是这一带的名山——军嶂山。军嶂山古代叫军将山,但"军"、"将"两个字都有"山"字偏旁,属生僻字,大多数字库中是不存在的。军嶂山中有一条上千年历史的古道,道路两旁树木林立,崎岖的小道,斑驳的遗迹,是这条古道沧桑历史的见证。
军嶂古道
相传七百多年前,蒙元大军在深夜追杀南宋残军至此,忽闻山里战鼓雷鸣、嘶喊声四起,于是不敢进山,慌慌忙忙撤退了。而这些南宋的士兵幸免于难,于是就地卸甲为民,为感谢上苍的救命之恩,遂把该山命名为军将山。
军嶂山
军嶂古道第五段线路上有一座古庙,名曰“成性寺”,寺庙位于人迹罕至的深谷底部,是一座典型藏于深山的古寺。相传明初建文帝朱允炆被永乐帝朱棣打败后,削发为僧,在这里避难数月,所以成性寺也叫龙寺。现如今,军嶂古道已经成为很多无锡徒步爱好者的外出徒步的绝佳去处。
成性寺
地名大全
大浮原有11个生产大队,1个场圃,51个生产队,49个自然村,以下是整理的部分大浮地名及历史由来:
漆塘大队——以村命名,驻地漆塘北村。
漆塘北村——旧时有庙堂,有七姓居住,得名“七堂”,谐音“漆塘”,解放后以公路为界,分南北两村。
漆塘南村——参照上条。
山门口——原有庵堂,建在两山头之间。此为进庵堂的必经之路。
东山头——地处东山脚下得名。
新街上——建国后厂矿沿军嶂路新建住宅得名。
军南大队——地处军嶂山南得名。驻地黄泥岭下。
军嶂古道中的徒步爱好者
黄泥岭下——因座落在黄泥岭山麓得名。
叶 巷——以姓定名。
泰山村——面对长泰山得名。原是丁巷、宣巷、陈巷三个小村,1950年土改时合并改为现名。
杭巷村——以姓定名。
小园里——三面靠池塘,树林茂盛,犹如花园得名。
军北大队——地处军嶂山北。驻地张巷村。
张巷村——以姓定名。辉北大队驻地。
薛家村——以姓定名。
南曹村——地处乌龟山南面,曹姓居多得名。
田里巷——因建在耕田中得名。1950年土改时,万巷、塔上巷两个小村并入。
北顾巷——地处北象山之北,顾姓居多。
南古巷——地处北象山南面,曾名前南古。
军嶂坞——位于军嶂山麓。曾名甲长坞、军将坞,后谐音军嶂坞,为南唐屯兵之地。
大浮大队——以村得名。驻地大浮南村。
大浮南村——四周多水,有浮在水上之义。建国后分南、北两村。
大浮北村——参考上条。
鼋头渚大队——以鼋头渚命名。
水鸟在鼋头渚翱翔
宝界村——明朝时有条小街,处在五里湖和漆塘湖分界处,取名宝街,后改称宝界。
犊山村——以人名得名。周怀西,又名犊山,无锡犊山人。明末清初为福州地区道台,为人清廉,被人陷害致死,后人以示纪念取村名“犊山”。
充山村——始于明末清初。以位于冲山麓得名,谐音“充山”。
长广大队——以长广溪命名。
长广溪公园
路耿下前村——相传明建文帝朱允炆被人谋位篡权,于军嶂山下被捉。押解途中建文帝在此露出一只脚跟于木笼外,得名“露跟下”,谐音“路耿下”。有前后之分。
朱允炆影视形象
路耿下后村——位于路耿下之北。
袁家湾——地处山湾,袁姓居多得名。
羊岐大队——以村命名。
羊岐村——村前有扬旗岭,以山得名。谐音“羊岐”。
东坞里——地处山坞。原名董坞里,以姓得名,后董异写“东”。
吴塘大队——以村命名。驻地吴塘门。
夕阳下的吴塘
吴塘门——座落在太湖港口,如水上一扇大门。系吴姓最早定居而名。吴塘大队驻地。
东吴塘——位于吴塘门东而名。
无锡荣氏捐建的吴塘桥
西吴塘——位于吴塘门西而名。
康山村——座落于康山渚山脚下。
当里村——由陆姓在村中开设当铺得名。
山庄里村——座落在山脚下,开门即见山,故名。
园 上——旧时秦姓在此建房,以形如园子得名。
三家村——原为三户人家得名。
杨巷大队——以村得名。
杨巷上——杨姓居多得名。杨巷大队驻地。
张桥头——以桥得名。
沈 家——全村为沈姓。
西站头——位于无锡南泉站头村之西。
西林大队——以村命名。驻地何家桥。
何家桥——以桥得名。西林大队驻地。
过 巷——以姓得名。
杨家里——以姓得名。解放后,秦七房、小巷上两村并入。
仓前桥——以桥得名。
蒋家桥河东——位于河东,以桥得名。
蒋家桥河西——位于河西,以桥得名。
西林村——以村旁西林庵得名。
白旄大队——以村命名。
白旄前湾——位于白旄岭前。
白旄岭山脚
白旄后湾——位于白旄岭前湾之北。
南巷上——座落在两山湾南部。
参考资料:《无锡县地名录》、《无锡市地名录》、地方志及部分网络文献,部分图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关联推荐:那些正在消失的无锡地名——南泉篇 那些正在消失的无锡地名——蠡园篇 那些正在消失的无锡地名——雪浪篇
原地址:https://chinesefood8.com/19227.html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