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宝宝起名正文

「名门望族」沛邑蔡氏《初刊家谱序》浅析并字辈谈

沛邑蔡氏族谱的序文中,情文并茂者,当属《初刊家谱序》。

十三世祖日知公紧系骨肉之情怀,深念先祖之亲恩,仅用320个字,把蔡氏家族自迁沛至刊谱四百余年间的家门更替兴衰,作以既简且实的概述。

叙议交融,三次感慨“家乘之不可缺矣”, 让后人读之动容。

《初刊家谱序》中的“刊” 字,把蔡氏家谱由原手抄本转为刻印本划定了时间界限。有不少蔡氏后人认为蔡氏族谱是从明崇祯十六年(1643年)始修的,这是误解。

在此之前,蔡氏族谱已经存在,至于何年何月始修,已无从考证;据谱载蔡氏迁沛后家门兴衰的变化情况分析,家谱修成的年代最晚应在六世祖景丰入仕(约1350)之后。

「名门望族」沛邑蔡氏《初刊家谱序》浅析并字辈谈

因为自宋以后,奉“三纲五常” 伦理为核心的程朱理学倡导“管慑天下人心,收宗族、厚风俗,使人不忘本,须是明谱系世族与立宗子法”(1),使修谱不再是由宋以前的“奉敇修定” 而是转为“家自为说” 的私家自修。

在此历史背景下,六世祖当了朝廷命官之后,修撰家谱也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不过当时只是对先人的口传家世作以记载,内容简单。

《初刊家谱序》中对迁沛原因、年代及祖籍,“旧谱未之载”。“ 但载立为入沛之始祖,亦未著年代。逆推其世,其当宋南渡之后,孝、光二宗之时耶”。

这里所讲的“旧谱”, 应该是指景丰祖时期对蔡氏迁沛以后生息繁衍的简单记载。正是现在看似简单的家世记载,为后人撰修族谱留下了珍贵的历史资料。

以至在迁沛四百多年后的1643年初刊家谱时连同囗口相传的迁沛原因及祖籍, 一同刊入, 流传永年. 让蔡氏后人对家族的发展情况知之解之。

「名门望族」沛邑蔡氏《初刊家谱序》浅析并字辈谈

沛邑蔡氏族谱由原来的” 简单记载(1350)” 到刊谱前的” 编次成帙”(1620),又经历了约270年。其间蔡氏名人迭出, 遐闻闾里。

其中七世祖辑为最, 其治绩被明宣宗载之<五伦书>;十一世祖奉、俊, 十二世祖楠、桂, 皆仕途显赫, 引领当时。蔡氏亦跃为沛邑名门, 蔡氏家族亦跃为沛邑望族。

1620(明天啟元年)年。朝廷降旨为蔡辑在县文庙之右建祠。建祠期间,家谱应该有一次重大的整修, <伦书堂>的堂号也应该是在建祠时确定的。序文中所讲的“先君子悬车暮年, 编次成帙。” 应该就是指的为辑祖建祠期间对家谱进行的重大重修。

这次重修,体例适从欧、苏体,从内容方面,较旧谱更完善,特别是对先人事迹作了简实的记载。形成了一套包涵有讳、事、子、葬等内容规范化的体例。

如果说1620年为辑祖建祠时对家谱进行一次重大修订, 为何到二十余年后再行刊印呢? 究其原因, 我认为:

一、当时蔡氏虽是沛邑名门, 但族人不多(十三世26人,十四世53人(2),总人口约300余人)且在县城周边居住。

况且家祠新落成,家祠的功能除祭祖外, 亦是族人议事的场所, 所以新修的一套家谱保存在祠堂里也就够了。这也是刊谱时称为“家谱” 而不称“族谱” 的原因。

二、也许当时有刊印的计划,但因当时有种种原因没能及时刊印。然而后来的刊印, 一是遵照先人的嘱托(未及付之剞劂,余小子敬缵述之),

三是与大明王朝行将灭亡有直接的关系。1644年, 大明王朝灭亡, 刊谱的时间是1643年, 正值战乱。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摧城拔寨,势如破竹,大明王朝岌岌可危;同时自然灾害频发。

据县志(1984年译本)第二卷第19页记载:自崇祯九年至十六年,水灾、旱灾、蝗灾、瘟疫、地震接连不断,“岁饥,人相食”、“ 斗米千钱”,真是哀鸿遍野,生灵涂炭。国之将倾,民又何安?

「名门望族」沛邑蔡氏《初刊家谱序》浅析并字辈谈

< 初刊家谱序>中在回顾宋元交替间的家运时写道:” 当斯时也,棣籍者数十人皆湮灭无传, 岂尽弗世? 则兵燹相寻,人无定止, 不得不流徙他方耳, 亦犹立祖之於沛也”。

据族谱世表记载, 自二世至五世, 因战乱天灾,共有十四人湮灭无传。他们并非都不在人世, 而是为生存而漂泊异乡,骨肉分离,与家人失去联系。

直到六世祖做了朝廷命官,家境才有实质性的改变,“故获免于播越(迁徙)”。

为了不让历史的悲剧在蔡氏家族中重演, 所以决定刊印家谱,” 俾族属人挾一册, 即或时移世变, 不至失昭穆之次, 忘亲亲之恩焉”、“俾流寓者可异地而质其合”、” 俾安土者可披籍而识所自” 。

由此可见,当时的社会局势是何等的动荡, 人心是何等恐惶。十三世祖日知公在写下这段文字时心情是又是何等焦虑。

「名门望族」沛邑蔡氏《初刊家谱序》浅析并字辈谈

可是,在动荡的岁月里, 能把家谱刊印,分发族人,人挟一册,让族人吃下一颗定心丸。无论日后谁主天下, 无论为生计流落何地,都能记住家世,即使不在人世, 死后也能” 披籍而识所自”,这就是家谱最基本的功能,。

难怪日知公在短短的三百余字的序文中, 以递进的笔法三次发出” 家乘不可缺也” 的感慨,向后人展示了“ 不至失昭穆之次, 忘亲亲之恩”的强烈的家族意识。这也是蔡氏后人代代相传的优良家风.。

2018年10月3日

【 注】1、 摘自刘黎明著<祠堂-灵牌-家谱>第181页

2、蔡氏十四世53人(男丁), 传承后世的只有24人, 即后来的蔡氏24系。

「名门望族」沛邑蔡氏《初刊家谱序》浅析并字辈谈

沛邑伦书堂蔡氏字辈谈

字辈是中国传统社会中按家族世系取名的一种规矩,也是中国人名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时至今日,这种传统的命名方式仍在广大的农村人姓名中沿用。

表面看,字辈只是一种单纯的标记符号,深入分析,则会发现这种符号背面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正是因为有了家谱中的字辈,人们才可以在亲族血脉坐标图上准确地找出自己的位置,从而判断出与他人的长幼尊卑关系。

沛邑伦书堂蔡氏家族的统一字辈始于第十八世,拟定于乾隆乙亥年(1749 ),距重修族谱(1726)已过去23年,距续修(三修1837)族谱有 88年。

这个前不靠村、后不靠店的年份,蔡氏族人为什么急于拟定字辈?

我认为其因1740年,乾隆皇帝钦赐曲阜孔家命名字辈: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十字。此后家族命名统一字辈的模式在中华家族中纷纷效仿。沛邑蔡氏当时也是名门望族,在统一字辈的潮流中,当然也不甘落后。

「名门望族」沛邑蔡氏《初刊家谱序》浅析并字辈谈

所以在不修族谱的情况下,蔡氏族人蔡永壁於乾隆乙亥年拟定了18世至32世的字辈共十五个字。这十五字是:以邦赓法宪,敦敬可承先,世增祥继延。三修族谱时收入谱中。

这十五个字单字排列,似乎之间并无关联;可是如果以五律韵诵之,则是三句内涵深蕴的治家训典。

1989年六修族谱时,谱委会又拟定十五个字(33世一一47世)作为蔡氏字辈的续延:政清国永灿,忠孝传家远,林秀尉华天。

这十五个字,承载了蔡氏家族忠孝传家的初心,也寄托着对家国美好未来的向往。

【注】永璧,字镇廷,亮工第六子,尧弼重孙,廪生。

原地址:https://chinesefood8.com/19294.html
点击阅读全文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