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
今天是3月5日,农历戊戌年正月十八,惊蛰。
惊蛰,二月节,古称“启蛰”,
是二十四节气之中的第3个节气,
标志着仲春时节的开始。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
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
此前,动物入冬藏伏土中,
不饮不食,称为“蛰”;
到了“惊蛰节”,
天上的春雷惊醒蛰居的动物,
称为“惊”。
惊蛰的意思就是,
春雷惊醒了蛰眠的动物。
天气转暖,渐有春雷,
中国大部分地区进入春耕季节。
惊蛰三候
3月5日
我国古代将雨水分为三候。
古人分惊蛰为三侯:
一候桃始华。
桃花感受到春的气息,
开始开放。
二候仓庚鸣;
仓庚,就是黄鹂,
黄鹂最早感春阳之气,
发出愉快的鸣叫声。
三候鹰化为鸠。
斑鸠、燕子等鸟类现身林间。
惊蛰特征
3月5日
春雷响,万物长
惊蛰时,气温回升,雨水增多。
我国除东北、西北地区仍是
银妆素裹的冬日景象外,
其他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已升到0℃以上。
进入春耕农忙时期
有谚语云:到了惊蛰节,锄头不停歇。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非常重视惊蛰节气,
他们将此视为春耕开始的日子。
到了惊蛰,
大部分地区进入春耕大忙时节。
正是“季节不等人,一刻值千金”。
惊蛰习俗
3月5日
惊蛰吃梨
在民间,有惊蛰吃梨的传统。
关于吃梨,各地说法不一。
苏北及山西一带流传
“惊蛰吃了梨,一年都精神”的民谚。
也有人说“梨”谐音“离”,据说,
惊蛰吃梨可让虫害远离庄稼,
可保全年的好收成,这一天全家都要吃梨。
关于惊蛰吃梨,祁县民间流传着这样一则故事。
传说闻名海内的晋商渠家,先祖渠济是上党长子县人,明代洪武初年,带着信、义两个儿子,用上党的潞麻与梨倒换祁县的粗布、红枣,往返两地间从中赢利,天长日久有了积蓄,在祁县城定居下来。
雍正年间,十四世渠百川走西口,正是惊蛰之日,其父拿出梨让他吃后说,先祖贩梨创业,历经艰辛,定居祁县,今日惊蛰你要走西口,吃梨是让你不忘先祖,努力创业光宗耀祖。渠百川走西口经商致富,将开设的字号取名“长源厚”。
后来走西口者也仿效吃梨,多有“离家创业”之意,再后来惊蛰日也吃梨,亦有“努力荣祖”之念。
打小人,驱霉气
《千金月令》上说:
”惊蛰日,取石灰糁门限外,可绝虫蚁。“
石灰原本具有杀虫的功效,
在惊蛰这天,洒在门槛外,
认为虫蚁一年内都不敢上门,
这和闻雷抖衣一样,
都是在百虫出蛰时给它一个下马威,
希望害虫不要来骚扰自己。
蒙鼓皮
惊蛰是雷声引起的。
古人想象雷神是位鸟嘴人身、
长了翅膀的大神,一手持锤,
一手连击环绕周身的许多天鼓,
发出隆隆的雷声。
惊蛰这天,天庭有雷神击天鼓,
人间也利用这个时机来蒙鼓皮。
惊蛰诗词
3月5日
惊蛰来了,也给诗人们带来了诗意。
在惊蛰的节气里,他们笔赋词章,
吟咏歌唱。
《秦楼月·浮云集》
【宋代】范成大
浮云集。轻雷隐隐初惊蛰。
初惊蛰。
鹁鸠鸣怒,绿杨风急。
玉炉烟重香罗浥。
拂墙浓杏燕支湿。燕支湿。
花梢缺处,画楼人立。
《菩萨蛮·春雨》
【宋代】萧汉杰
春愁一段来无影。著人似醉昏难醒。
烟雨湿阑干。杏花惊蛰寒。
唾壶敲欲破。绝叫凭谁和。
今夜欠添衣。那人知不知。
《观田家》
【唐代】韦应物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
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
饥劬不自苦,膏泽且为喜。
仓禀无宿储,徭役犹未已。
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
《义雀行和朱评事》
【唐代】贾岛
玄鸟雄雌俱,春雷惊蛰余。
口衔黄河泥,空即翔天隅。
一夕皆莫归,哓哓遗众雏。
双雀抱仁义,哺食劳劬劬。
雏既逦迤飞,云间声相呼。
燕雀虽微类,感愧诚不殊。
禽贤难自彰,幸得主人书。
《答陈珽主簿》
【宋代】刘克庄
主簿佳公子,何曾染绮纨。
果能磨铁砚,真可歃铜盘。
君壮雷惊蛰,吾衰月阙团。
家贫无宝贝,珍贶欲酬难。
《夜闻警》
【宋代】吴可
几年官军破郡邑,远客孤村谁脱急。
卧听邻鸡三鼓鸣,流言敌骑一宵及。
抱衾携幼强趋走,复岭重山且深入。
为闻北人畏和暖,安得如今便惊蛰。
长秋南奔苦岚瘴,翠华连巡犯卑湿。
顾我飘零岂足念,注目寒江忘久立。
《春晴泛舟》
【宋代】陆游
儿童莫笑是陈人,湖海春回发兴新。
雷动风行惊蛰户,天开地辟转鸿钧。
鳞鳞江色涨石黛,嫋嫋柳丝摇麴尘。
欲上兰亭却回棹,笑谈终觉愧清真。
《市饮》
【宋代】陆游
学道无多事,消阴服众魔。
春雷惊蛰户,海日浴鲸波。
大勇收全胜,灵襟袭太和。
何妨会稽市,取酒独酣歌。
《闻蛙》
【宋代】赵蕃
惊蛰已数日,闻蛙初此时。
能如喜风月,不必问官私。
惊蛰寄语
3月5日
惊蛰来了,春天来了。
桃花红,梨花白,黄鹂歌唱燕归来。
惊蛰时节,诗词君愿你
鸟语花香长相伴,夜夜都有好梦眠。
原地址:https://chinesefood8.com/21196.html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