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马黎 通讯员 郭楠
12月25日-12月26日,2021年度浙江考古重要发现评选将在杭州举行。
这场浙江考古奥斯卡,由浙江省文物局指导,浙江省考古学会主办,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承办,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宁波市文化遗产管理研究院、温州市文物保护考古所协办,钱江晚报支持。
今年,我们的pk主场就设在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但是,由于疫情,宁波、温州的考古领队和亲友团这次都没法来杭州,但现场,也可以放在云上。
杭州、宁波、温州三地联动,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腾讯会议将全程直播两天的终极PK,最终榜单,将在12月26日上午11点现场揭晓。
浙江考古发现的年度PK,最终结果并不硬性设置“几大”,以每年考古发现成果和学术价值的重要性来评判。今年入围的项目一共有22个。究竟发现了什么,又有哪些历史空白被填补了?钱江晚报·小时新闻将分3期(按年代顺序),亮出22位候选者的秘密武器,也为大家划个重点。今天推出第二集。
第一集回顾:2021年度浙江考古重要发现入围vol.1
去年,浙江考古重要发现评选首次设置了大众投票,作为赛前热身,今年,这个围观项目继续。本周四,钱江晚报·小时新闻将开通公众投票,为你喜欢的考古项目投票。
9、余杭径山小古城遗址
发掘单位: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项目负责:罗汝鹏
项目汇报:张艺璇
小古城遗址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径山镇小古城村东南,是一处先秦城址类遗址。城墙在地面以上仍多有保存,城内面积约25万平方米,是东苕溪流域商周时期的一处区域性中心城址,在浙北地区先秦考古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
小古城遗址位置图
小古城遗址历年发掘示意图
遗址年代跨度较大,上迄马家浜时期,下至明清时期,主体为马桥文化、“后马桥文化”时期的遗存,以泥质灰陶三足盘、原始瓷球腹罐、印纹硬陶圜底罐和鸭形壶等为代表性器物。
小古城遗址典型器物
在2004年试掘基础上,自2016年始,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逐步对遗址开展了系统的考古工作,完成了高精度地理信息采集、城址内外详细勘探、重点区域发掘、主要遗存考古学文化谱系研究等工作。
先后解剖的南、北城墙虽然建筑环境与工艺不同,但两处城墙的始建年代均为商代中晚期,另外,北城墙新发现的木构水门,保存较为完整,年代不晚于商代晚期,是南方地区先秦城址考古中的重要发现。城墙外有护城河,其中南侧利用天然的北苕溪故道,贯穿城内的2条河道形成于距今7000年左右,构成城内主要的交通干线,河道与三处品字形布局的自然高地构成了小古城遗址城址形成的环境基础。
小古城遗址北城墙水门木构建筑
城内西北角的庙山顶部,建筑有高度超12米、面积达2000平方米的人工高台,年代不晚于商代晚期,是城内的制高点。高台顶部存在院墙围绕的地面建筑,推测为三进深、三开间的房屋建筑。庙山商时期高台建筑为全国首次发现,刷新了对南方地区商周时期建筑史的认知。
在河道2西侧的湖西发掘区,发现多组年代相当于商代中晚期,规划有序、形制丰富的房屋遗存以及活动面,构成了1处相对独立的建筑区,结合区域内出土大量红烧土、木骨泥墙墙体等遗物,尤其是一块商时期的石范遗存,推测此处建筑群可能与铸铜活动有关,进一步反映了城址内部功能分区的聚落格局。
小古城遗址湖西发掘区总平面
小古城遗址湖西T6②层出土石范
以聚落考古为发掘指导理念的小古城遗址,被证明是一处保存良好、结构完整、等级分明的区域性中心遗址,是浙江先秦史、越文化发展史以及南方地区商周时期文明化进程研究中重要的考古资料之一。
10、余杭跳头晚商铸铜作坊遗址
发掘单位:
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项目负责:杨金东
项目汇报:林森
跳头遗址位于杭州市余杭区中泰街道跳头村东北400米,处于山地丘陵区与平原区的交界地带,遗址北侧南苕溪自西向东流过。为配合基本建设需要,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于2020年秋季开始对其进行考古发掘,发掘面积约3000平方米。
遗址地理位置
发掘区航拍图
遗址地层共分为十层,其中①-⑤层为自然沉积地层,⑥-⑩层为文化层,年代分别为春秋、西周、晚商、马桥文化、广富林文化和良渚文化时期。
遗迹-H41细节照 (西周时期)
遗址的聚落结构为中部存在一条南北向的古河道(G1)。河道东、西两侧分布有人类活动的台地聚落,聚落外围为低洼湿地,低洼湿地与古河道之间通过人为挖掘的灰沟相连接。
发掘共清理灰坑62座、灰沟3条、房址3座、陶片堆4处、红烧土堆积16处、作坊遗迹1处以及柱洞(组合)、护岸遗迹等。
遗物-遗址春秋时期部分出土遗存
遗物-H41出土陶器
遗物-遗址马桥文化层部分出土陶器
遗物-遗址出土石范细节照片
遗物-遗址⑧层顶部出土玉钺
其中晚商时期是遗址聚落结构最清晰,遗存保存状况较好,出土遗物最为丰富的一个时期,并发现有作坊遗迹以及与铸铜活动相关的工作(活动)面等,出土有多件保存完好的石范以及青铜器、疑似铜锭、砾石、木炭等与铸铜直接相关的遗存,通过对出土石范的红烧土堆积1倒塌堆积的炭样进行碳十四测年,结果显示其年代为距今3178~2995年。
遗物-遗址晚商时期部分出土陶器
遗物-遗址出土晚商时期青铜斧
跳头遗址是长江下游地区首次发现晚商时期比较清晰的青铜铸造聚落遗址,遗址聚落结构保存较为完好、堆积连续且演化特征明显,对于探索环太湖地区新石器末期向早期青铜时代过渡,青铜时代考古学文化内涵、聚落和社会组织形态、文明演化模式,早期国家起源与发展,长江下游地区与中原等其他区域的互动与交流等问题都具有重要意义。
11、绍兴越城大湖头遗址
发掘单位: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项目负责:游晓蕾
项目汇报:游晓蕾
绍兴大湖头遗址位于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人民东路与二环东路交汇处东北侧,龙池山南侧。
绍兴大湖头遗址地理位置
大湖头遗址
根据绍兴市人民政府招商引资计划,拟将该处地块作为方特集团建设“熊出没”主题乐园所用。为满足土地净地出让要求,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该地块进行考古勘探时发现一处遗址,并进行考古发掘。
通过第一阶段的发掘,我们发现了较为丰富的越文化时期遗存。目前已清理灰坑、灰沟等遗迹200多个,发现较多柱洞、木桩等建筑相关遗存。其中一处灰坑(H244)坑口覆盖树皮,坑内出土原始瓷句鑃、于,硬陶罐等器物,非常特别。另有一处灰沟(G4)和一处灰坑(H11),沟内和坑内出土大量陶片,主要为夹砂陶鼎、甗,泥质陶罐、盆、钵、甑、豆,硬陶罐、坛、盂等日常生活用器,有些虽残破但可以拼对修复,推测可能有较为集中的填埋行为。
陶器
铜饰件
该遗址不仅出土了较多夹砂陶、泥质陶、原始瓷和印纹硬陶片,还发现了部分青铜矛、镞、锄、锛、削、带钩、环、饰件等兵器和用具,铜饰件制作精美。由于环境较为湿润,该遗址不仅保存有部分木桩、木质垫板等建筑遗存,灰坑里还发现木桨、篮筐等木器和编织物,灰坑等遗迹里的土样经过浮选,发现较多稻米、植物种子和果实。
铜工具
木桨
篮筐
该遗址的主体年代为东周时期,为典型的越文化遗址。大湖头遗址是绍兴地区第一次大面积发掘的越文化时期遗址,对研究越文化的聚落形态和生业经济具有重要的价值。
12、绍兴兰亭野生动物园一期墓地
发掘单位: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项目负责:罗汝鹏
项目汇报:冯向源
绍兴兰亭野生动物园一期地块位于绍兴市柯桥区兰亭街道兰亭村东侧,西距308省道约400米,东距印山越王陵1800米,娄宫江自山前由南向北穿流而过,东、西、北三面环山,整体地形为山前缓坡,是一处背山面水的怀抱之地。
M3、M26航拍(南-北)
2021年3月~7月,为配合项目建设,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柯桥区博物馆,对此区域进行了考古发掘,发掘面积约1.1万平方米,共清理墓葬55座,年代为战国~明清,其中以六朝及唐墓居多,出土各类随葬品68件(组)。
出土金饰
青瓷随葬品
M3墓砖纹饰
M3青龙白虎纹墓砖
M3、M26东西并列,规模较大,均为券顶双室墓,由墓道、封门、甬道、前室、过道、后室组成;墓砖纹饰有双钱纹、青龙白虎纹、兽面纹、对角三角纹等,铭文为“元康九年太岁在己未八月十日造作”、“元康六年未月卅日”两种;虽遭盗掘,仍出土少量金饰、铜钱等随葬品。另外,M12为唐代船形墓,墓壁有8个方形假窗,部分墓砖模印“勋官彤□潘达墓”;M52为明万历双室合葬墓,墓室后壁正中竖直放置一块红漆石板,上书“石烂人来”,表达了希望健在的一方长命百岁的美好愿望。
M12
M30
这批墓葬时代延续约两千年,几乎各个朝代均有墓葬埋入,说明这一区域是一处营造阴宅的风水宝地。M3、M26是绍兴地区罕见的纪年明确的大型西晋墓,对判断同时期类似墓葬具有标尺价值,其结构完整、规模宏大,是江南门阀士族财力雄厚、身份地位尊崇的表现,为研究绍兴六朝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提供了不可多得的资料,对于丰富绍兴的历史文化底蕴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已对保存较好的M3进行整体迁移保护,待复原后更好地向社会公众展示,为兰亭书圣故里、绍兴东亚文明之都保留下珍贵的文化遗产。
13、余杭径山古墓葬
发掘单位: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项目负责:唐俊杰
项目汇报:郭一波
余杭径山古墓葬,位于杭州市余杭区径山镇西山村。为配合余杭区径山镇长乐创龄小镇启动区块出让地块(1-39)开发出让,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于2020年10至11月对该地块进行考古勘探,发现古代墓葬。经国家文物局审批,于2021年4至12月对地块内古墓葬进行发掘。
遗址位置图卫星图
余杭径山28号汉墓航拍照
此次发掘共发现清理各时期墓葬76座,砖窑1座,共出土陶、瓷、铜、铁、玛瑙、琉璃器366件(套)。其中竖穴土坑墓4座,年代上从战国晚期到西汉初年,随葬品有鼎、豆、壶、罍、壶、瓿、盆、罐、钵、纺轮、刀、剑、釜等。
砖底墓1座、砖椁墓2座,年代上从新莽至东汉早期,随葬品有罐、罍、壶、镜、剑、灶、铜钱等;
砖室墓共68座,其中汉六朝砖室墓43座,有长方形34座、廾字形1座、T字形1座、凸字形2座、刀把形2座;
合葬墓3座,随葬品有罐、壶、罍、盏、刀、杯、剑、镜、带钩、削刀、耳珰、滑石猪、铜钱等;
隋唐砖室墓7座,其中凸字形1座、刀把形6座,随葬品有盘口壶、瓷碗、铜钱等;
五代砖室墓3座,随葬品有壶、盂等;
宋代砖室墓8座,随葬品有韩瓶、杯、碗、执壶、罐、铜钱等;
明清砖室墓7座,随葬品有青花碗、罐、盏等。砖窑为一道三窑结构,从产品看应为六朝时期的墓地砖窑。
M3器物出土照
M61出土熊形铜带钩
M33出土玛瑙耳珰
意义
(1)数量众多、类型丰富,年代上从战国晚期延续到近代,中间未出现缺环,是研究杭州地区墓葬的分期和类型演变的重要材料;
(2)M28通长10.3米、宽6.6米、深3.7米,具有前堂、双后室、双墓道的结构,是迄今为止杭州乃至浙江地区发现的规模最大、结构最复杂的东汉砖室墓;
(3)地块四、地块七的东汉晚期墓葬多双层券顶、排列整齐规律,是一处颇具规模的东汉家族墓地;
(4)M40发现“太岁甲午贞观八年”纪年砖,与周围的六座墓一起组成了唐代家族墓群,是浙江唐代墓葬少见的纪年资料。
M40贞观八年纪年砖
14、安吉孝丰摘帽山墓地
发掘单位: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安吉县文广新局
项目负责:田正标
项目汇报:刘亚林
摘帽山墓地位于安吉县南部,地处天目山余脉形成的小型狭窄河谷中。墓葬分布在摘帽山东坡,海拔55-70米,是一处典型的山腰型墓地,于2020年国家安吉竹产业示范区建设施工过程中发现,随后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安吉县文广新局对其进行了考古发掘。
摘帽山墓地所处位置
摘帽山墓地现场
目前已清理汉六朝时期墓葬84座,从墓葬的朝向和布局来看,可分为两区。南区29座,分布较为松散。北区55座,以南向为主,东西成排分布,下葬顺序基本为由北向南。仅有1座土坑墓,年代为西汉晚期至东汉早期,其余均为砖室墓,依据平面形状和墓葬结构可分为无甬道的长方形券顶单室墓、有甬道的长方形券顶单室墓、有甬道的吕字形双室墓,墓室长3.4-8.3米不等。部分墓砖模印有“万岁不败”“富贵安乐”等吉祥语,或车轮钱币纹、重圈太阳纹、鸟纹、钱币纹、鱼纹等纹饰。
摘帽山墓地M2
摘帽山墓地M49
摘帽山墓地M36
出土器物600余件。陶器有罐、罍、壶、水井、灶、耳杯、纺轮、器盖、陶饼等,以硬陶为主,还有少量印纹硬陶、釉陶和泥质陶。瓷器极少,且脱釉现象严重,包括钵、耳杯和灶等。除此之外,还有黛板、琉璃耳珰、翡翠戒指、铜币、铜镜和铁质环首刀、釜、剑、锸。
摘帽山墓地M1出土器物
摘帽山墓地M2出土器物
摘帽山墓地M9出土器物
摘帽山墓地M12出土器物
综上,再结合“初平元年作施南□之墓”、“吴故施长山之墓”等砖侧铭文,该墓地极有可能是东汉末年至孙吴时期的施氏家族墓地。施姓为安吉本地一著姓,其中声名最为显赫的当属东吴大将朱然(原姓施,从舅毗陵侯朱治姓)。该墓地规模较大,布局规整而紧凑,与浙江以往发现的山腰型墓地有所不同,可能与两汉之交及东汉末年的两次大规模北人南迁有关。
另外,据南朝刘宋《吴兴记》记载:“中平二年,分县南置安吉县。光和末,张角乱,此乡守险助国,汉嘉之,故立县”。孝丰正处于汉末故鄣县南部,摘帽山墓地与周边新发现的几处墓葬群,反映出安吉县建制于此后,人口得到充实,经济文化进一步发展的历史进程。
【深一度故事】
化妆品、琉璃耳珰、玉戒指……安吉孝丰镇发现37座东汉墓,为什么那么多
15、云和东山头东晋徐氏家族墓地
发掘单位: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云和文保中心
项目负责:孙瀚龙
项目汇报:杨克新
为配合云和县白龙山街道黄水碓村东山头安置小区项目建设,受浙江省文物局委托,在2021年6月至8月底,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会同云和文保中心对该项目进行了考古调查,并经国家文物局批准进行了考古发掘。
本次发掘共清理砖室墓七座,发掘面积近350平方米,出土随葬器物32件。
这七座墓葬,布局较为规整,呈“一”字形排列,墓葬间距均在1.5-2米之间,仅M2与M3间距逾7米。因该间距内有一晚期近代墓,推测此前可能也有一墓,但已被晚期墓破坏殆尽。墓葬均为砖室墓,都遭到后期不同程度的扰动和破坏。其中4号墓保存相对较好,除券顶大部不存外,其余砖室基本完整。1、6、7号三座墓破坏较严重,仅剩砖室的后半部分。墓室基本呈长方形,除三座破坏较严重的,都带甬道,整体呈“凸”字形或刀把形。在四座墓(1号、2号、3号、4号)的墓砖上有铭文:“升平四年太岁庚申作”、“徐山陰墓”、“君林作”、“徐”、“咸康元年”等。
M4鸟瞰
出土的随葬器物,有青瓷器、青铜器、铁器(刀具)、银圈等。青瓷共7件,器型有水盂、小盏、钵、折腹洗、虎子等。青铜器,在五座墓中出土了八件青铜镜,较为精美。2号墓出土二枚青铜印,其中一枚为六面印,在长方体的六面分别刻有“徐珧”“臣珧”“徐珧言事”“徐公洋”“徐珧白笺”“白记”等文字,这些关乎墓主身份的重要信息依旧清晰,推断墓主应是一名政府官员。铁器主要是刀、剪刀等,因锈蚀破损严重,形制大都不明。
M2-1 青铜六面印章
M4青釉瓷虎子
M5-2点褐彩青瓷唾盂
M6-2青釉折腹洗
M6-3龙凤纹青铜镜
根据出土的随葬器物和墓砖,并结合墓室形制结构来看,这七座墓葬应是徐氏家族墓,埋葬时间间隔不长。通过墓砖上的纪年,我们推测其在东晋成帝到穆帝(公元325-361年)前后。其中2号墓的主人,从墓砖铭文和铜印篆文等文字信息推断,应为“徐珧”“徐山陰”。
本次发掘,是浙西南地区六朝时期墓葬的一次重要的发现。对研究云和徐氏家族及墓主人的身份、社会地位,以及六朝时期浙西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丧葬习俗等都具有重要的价值。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来源:钱江晚报
原地址:https://chinesefood8.com/24330.html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上一篇:给孩子起名字也有说道
下一篇:从长安桥至横街、祝栈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