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宝宝起名正文

梅县区松源走出的蔡姓后人近百万,他们和张姓的不解渊源你知道吗?

梅县区松源走出的蔡姓后人近百万,他们和张姓的不解渊源你知道吗?

12岁中进士的“神童进士”、梅州创办义学第一人、南宋时期著名的抗元英雄和诗人、忠孝廉洁之士……这是世人对广东古八贤之一蔡蒙吉的赞誉。

蔡蒙吉是蔡氏入梅始祖福粤公六世孙。梅县区松源镇有民谣曰“未有松源,先有蔡屋”。880多年前,福粤公从福建来到松源,当时此地人烟稀少,重峦叠嶂,但环境优美,便选择在此定居,远离世事。

福粤公重视文化教育,松源开基谱引中记载:“自我福粤公开居于此,土地辟,田野治,而衣食足矣;学校作,诗书讲,而教化兴矣。”耕读传家的传统从福粤公传至蔡氏世世代代。宋朝年间,蔡家就有“一门三进士”的佳话。

而今仍留在松源的蔡姓已不多,他们远离祖祠,在粤闽赣桂等各地开枝散叶,有些甚至远赴海外谋生。据不完全统计,当代蔡姓人口达600多万,而广东省内就有113万,其中由梅县松源蔡屋走出的蔡姓人占据了近百万。他们继承着松源蔡氏耕读传家的家风,传承着忠孝廉洁的基因。

梅县区松源走出的蔡姓后人近百万,他们和张姓的不解渊源你知道吗?

追根溯源▶▷“未有松源,先有蔡屋” 蔡氏建起梅州最早围屋

驱车来到梅县区松源镇,从田间的乡村小路驶入蒙吉大道,一座典型的客家古民居映入眼帘,这是抗元将士蔡蒙吉的故居。故居大门上有着梅州首屈一指的门神画,穿过故居的门,白墙灰瓦、姜黄底色、黑色窗框……修缮后的故居面目一新。

蔡蒙吉故居位于松源镇金星村,为二堂二横一围的传统客家围龙屋。其主体建筑为二进院落形式,布局简洁,仅设上下堂及左右各一间厢房,大门两侧对称设门房各一间,左右被横屋和后面的半月形围龙所包围,是粤东客家地区初期围龙屋的典型。2014年,该故居被列为第二批梅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故居始建于南宋绍兴年间,是蔡福粤由福建武平迁至梅州松源开基的祖屋,也是蔡氏祖祠,为梅州现存最古老的古民居建筑。蔡福粤即福粤公,是梅州蔡姓的始祖。说起蔡姓,它是我国古代以国为姓的典型代表,起源于河南驻马店上蔡县,上蔡县古代属蔡国,是西周春秋诸侯十二大国之一。

木有根兮水有源。溯源蔡氏,据《国语晋书四》载:“黄帝二十五宗,得姓者十四人,为十二姓,姬、酉、祁、已、滕、任、荀、箴、僖、姞、儇依是也。”其中有姞姬二姓,“姞姓封于燕”、“姬姓封于部”,溯源追根,蔡氏同轩辕黄帝是一脉相承的。

据不完全统计,当代蔡姓总人口达到600多万,约占全国总人口的0.46%,人口总数在中国姓氏中位列第44位。蔡姓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广东、福建、浙江、江苏三省,全国形成了东南沿海地区高比率的蔡姓区域。

其中,广东省内的蔡姓人口约113万人,占全国(不包括港澳台地区)蔡姓总人口的15%,为蔡姓第一大省,占省总人口的1%。“梅州蔡氏始祖福粤公的后代就有近百万人。”蔡氏福粤公第32世孙蔡汉寿说,自南宋绍兴年间,福粤公从福建迁入梅州松源金星村定居,不断繁衍生息,至今约有880多年的历史了,目前已衍传了三十多代人,分布于世界各地。

“松源不是小地方,开基创业始蔡乡……”自古以来,松源就流传着一首顺口溜。福粤公在松源开基辟祠之时,松源还没有地名和建制,人烟稀少,到处山峦重迭、松林茂密。在蔡屋门口,大河纵横奔腾,经60公里流入松口,寓松林之地、河水之源,所以取名为松源。因此在镇里流传着这样一句老话:“未有松源,先有蔡屋。”

蔡氏一族认为,松源能发展至今,离不开蔡氏祖祠,即蔡蒙吉故居。《蔡氏大宗族谱》记载,该祠堂后枕老虎寨,前朝蛟峰,左拱王寿山,右揖皇佑笔,四面群山环抱,祠堂位居中心,层峦耸出青山外,是一流的风水宝地。自福粤公开基于此,在松源广辟土地、丰衣足食、兴办学校、广兴教化,一派生机勃勃。

追忆先民▶▷蔡蒙吉创五个“第一”为梅州义学先驱

步入蔡蒙吉故居的中堂,一眼望见墙壁上刻着四个近2米高的大字——“忠孝”“廉洁”,环顾四周,古色古香的宋代建筑,有种时光倒流之感。

那四个大字正是南宋丞相文天祥亲笔所写。“当时文天祥来到蔡蒙吉家中,匆匆忙忙用扫帚在墙壁上写了这四个字,后人依照字迹临摹加深,才有了现在的效果。”蔡汉寿说。文天祥和蔡蒙吉的关系可见一斑。

宰相赞英雄,忠义映千秋。文天祥之所以为蔡蒙吉题字,是为了褒扬蔡蒙吉的民族气节。当时南宋末年元兵南下,大宋王朝处于风雨飘摇之中。面对强敌,蔡蒙吉挺身而出,以家产作为军费,在梅州组织义军抗元,保家卫国。可惜兵败被俘,但他宁死不屈,精忠报国,年仅32岁。而后文天祥收复梅州后,亲自为蔡蒙吉举行国葬,并亲自作祭文,称赞和表彰他的忠义爱国。

“从国家立场来讲,蔡蒙吉是在广东本土抵御外侮壮烈牺牲的第一个文化人。”嘉应学院县域经济研究所所长闫恩虎说,广东在秦汉时期尚是“化外之地”,外族尚未侵入广东。南宋亡国,是广东第一次面对民族政权灭亡和文化颠覆,蔡蒙吉组织梅州客家人抵抗蒙古铁骑,是广东本土人第一次以汉民族正统的身份捍卫民族尊严,是广东人尤其客家人国家意识觉醒的强烈表现。

蔡蒙吉是蔡氏福粤公的第六世孙,可以说,他是全国蔡氏里最有代表性的人物之一。他不仅是一名为国捐躯的抗元英雄,成为广东爱国英烈第一人,更是梅州人文传统的主要奠基人。在他32年短暂的生命中,创下五个“梅州第一”的辉煌。

一门三进士,梅州宋无双。蔡蒙吉是梅州“三代进士”第一人,他的祖父蔡若霖、父亲蔡定夫和他自己都是进士,被当地誉为蔡府“一门三进士”。祖孙三代进士,在南宋时期的梅州是唯一。此外,据《乾隆嘉应州志卷六·人物部》记载,“蒙吉生而颖悟,八九岁能背诵五经……年十二应童子科,赐进士出身,授迪功郎”。年仅12岁的蔡蒙吉就考中进士,被称为“梅州第一神童”。

值得一提的还有,梅州是“诗词之乡”,在流传下来的诗篇中,宋、元、明三代诗极少,清代最丰。清末编辑的《梅水诗传》是集梅州诗歌大全的一部诗集,在编的梅州诗人中,宋代最早,仅有一人诗三首。这位诗人就是蔡蒙吉。他所创作的《登王寿山》《游阴那山》成为目前留下来的梅州本地人所写的最古老的诗文。

“蔡蒙吉是梅州创办义学的第一人,开创了梅州乡村办义学的先河,梅州从此文教日兴,最终成为‘文化之乡’。”义学即义塾,为贫寒子弟提供免费上学的机会。嘉应学院客家研究院副院长肖文评认为,正是因为蔡蒙吉为梅州社会文化的发展做出卓越贡献,因此从明代开始,梅州地方政府就把他作为“乡贤”,成为梅州历史上最负盛名、影响最大的乡贤之一,是梅州客家人学习的榜样。

梅县区松源走出的蔡姓后人近百万,他们和张姓的不解渊源你知道吗?

追古抚今▶▷崇祖重礼深入骨髓 忠君廉洁代代传承

“陈济文明,改良社会,我们便是先锋;振奋精神,团结力量,期达天下为公……”这是白渡镇中心小学的前身诒燕小学的校歌。在建造之初,诒燕小学是一座供沙坪蔡氏族人子弟就读的学校,校名是以沙坪蔡氏的开基祖诒燕公的谥号命名。

走进白渡镇中心小学,焕然一新的校舍环境已难见当年诒燕小学的“身影”。但从学生们朝阳向上的面庞、勤奋认真的学习态度、互助友爱的校训中,还能看见诒燕小学校歌中所描绘的精气神。

诒燕小学的校歌是蔡氏家风家训的集中体现。“积善之家,庆必有余”“为善最乐,福寿双至”“教训子孙,攻读诗书”“功成名就,流芳百世”“周穷恤匮,济物利人,毋致贪爱蓄藏,有遗后患”……客家蔡氏的家风家训中,强调为善为孝,功成名就,追求家国情怀。

“从小祖辈们就要求我们熟背家风家训,端正人品,爱国爱家。”蔡敏是南源世第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为了“留住祖宗言,勿忘祖宗源”,他利用家乡南口镇车陂村闲置十余年的中西结合堡垒式建筑慎轩楼,改造成南源世第姓氏主题文化园,并于今年5月正式对外开放。

南源世第的屋檐、门楣上的木雕,展示了客家人精湛的雕刻技艺;墙壁上留存着的彩色壁画,每幅都讲述一个故事,阐述一个道理,彰显了客家人崇文重教的思想和家风家训的传承。屋子里的89间房里,展示着客家各姓氏的起源、堂联堂号、家风家训、姓氏名人等。

“打造姓氏主题文化园,既是给客家人慎终追远的地方,亦是提醒后人勿忘祖宗言。”蔡敏说,蔡家文化中和睦乡党、光耀门楣、爱国爱族、崇祖重教等内容对他影响深远。“先祖蔡蒙吉是梅州人的榜样,更是蔡氏后人的榜样,他既是抗元英雄,也是梅州义学第一人。这个偶像永远提醒着我要为社会进步作贡献。”

广东瑞山高新农业生态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蔡俊发2010年回到家乡大埔县洲瑞镇探亲,发现这里依旧很落后,当时仍是水、电不通的地方,但是这里山清水秀,烟雾缭绕,景色十分优美,于是萌生了在家乡开展旅游业的想法。“我也是农民的孩子,我有了自己的事业,就想回报家乡,让家乡人也能过上好日子。”

他带着他的团队将这片曾经“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土地开发成度假村,并建成了长约18公里的环山公路,方便村民出行。“对村里的经济带动作用已逐步显现。”蔡俊发说,无论贫富,皆应扶持乡里,是蔡氏祖宗留下的谏言,流淌在血脉中。

蔡氏家风家训不仅深入到蔡氏后人的血脉,也因蔡蒙吉兴办义学而深深影响了客家文化。嘉应学院客家研究院周云水认为,蔡氏家训家规注重人文教化,蔡蒙吉忠于皇帝的选择是家风熏陶的结果。“文天祥为蔡蒙吉所书的‘忠孝廉洁’四个大字,后来遗存在客家诸多古民居中,如兴宁市罗岗镇柿子坪村的善述围里。”周云水说,蔡氏文化中忠君廉洁的精神汇流到客家文化的长河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客家人。

梅县区松源走出的蔡姓后人近百万,他们和张姓的不解渊源你知道吗?

■家族轶事

梅州蔡氏与张氏的不解渊源

蔡姓入梅的近千年里,与张姓产生了许多不解的渊源。梅县南口车陂蔡氏祖祠原是张姓族人的屋子,位于白渡镇沙坪村的蔡氏祖屋却叫做张屋蔡氏祖屋。这里面都蕴含着怎样的故事呢。

张姓岳父与蔡姓女婿互换祖屋

梅县南口镇车陂村有一座蔡氏祠堂,该祠堂代代流传着南口镇蔡氏开基祖与岳父的美好传说。

车陂蔡氏开基祖齿德,是福粤公十三世裔孙,原居住在林径山里,自娶了车陂张姓的女子为妻后,每次妻子张氏回娘家后,都不肯回林径蔡屋,说林径很山,一路都无人烟,路上也无行人,又怕山中有老虎,而不愿回家。齿德刚介公的岳父见此情况,便向女婿提出是否将在车陂的张屋与林径的蔡屋对换,女婿见岳父深明大义,便同意双方对换。

至今,蔡氏已在此屋传下20代,在此居住了有500多年历史。

蔡姓张姓共用一祠堂

位于白渡镇沙坪村的张屋蔡氏祠堂,原是张姓人建的祖祠。

据传福粤公26世孙蔡琳轩做煤炭和盐生意发了家,便从田心迁到张屋的左侧做屋子,叫做下新屋。当时的张屋住有六七户张姓人家,他们感到住在这里发展不快,生活较为贫苦,于是决定迁徙到近梅城的月梅居住。

张姓人家决定有条件地将祖祠出卖,因蔡姓和张姓是邻居,相处不错,蔡姓同意张姓提出的条件,保留神龛的张姓祖公牌位和“曲江贤相”的大门联,并允许他们回来祭祖。该祠堂虽然已是蔡姓人的,但村民至今仍习惯叫张屋。

该祠堂是坐北向南,二堂二横一围的围龙屋。有上下二堂,中间天井,左右各一廊。祠堂距今约有200年的历史。蔡姓人做到了对张姓的承诺,至今祠堂大门联仍写着:“梅水名臣;曲江贤相”。曲江贤相,是指在曲江出生的唐朝丞相张九龄,梅水名臣是指梅县南宋的抗元英雄蔡蒙吉。

■家族名人

一家三代出了四个师(厅)级干部

现任中央军委联合参谋部作战局副局长,兼任国家空管委办公室副主任,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司令部航空管制部部长的蔡军是梅县区白渡镇沙坪村人。

蔡军的父亲蔡霹光年少时离开沙坪到上海读书,抗美援朝时参军,后在哈尔滨空军第一航空学校学习飞行,毕业后在西安空军飞行学院教书,先后任飞行学院系主任、教授、空军大校,曾被军委总部授予“全军优秀教员”和空军授予的“优秀知识分子”称号。并获飞行荣誉奖和科技发明奖。

蔡军继承了父亲的事业,也从事航空事业。蔡军曾在2011年12月参加广东揭阳机场通航庆典后,回到家乡梅县、白渡沙坪蔡屋寻根问祖,拜祭先祖。

蔡军的祖父是蔡绮桐,又名蔡玉琴,早年留学英国读博,曾在东山中学任教,后到上海工作。现蔡绮桐的子孙有将军1人,师(厅)级干部4人。

【来源】南方日报

【记者】张柳青 汪思婷

【通讯员】郑建华

梅县区松源走出的蔡姓后人近百万,他们和张姓的不解渊源你知道吗?

【作者】 张柳青 汪思婷

【来源】 南方日报

原地址:https://chinesefood8.com/27101.html
点击阅读全文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