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宝宝起名正文

是谁“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

李益《喜见外弟又言别》

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

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

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

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

是谁“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

发生在755到763年的“安史之乱”让李益和他的表弟天各一方。虽然我们不能确切知道两个人是在哪一年分手,但这场战争,也就是李益从五六岁到十三四岁的时候。分手的时候两个人还都是懵懂顽童,或者为青涩少年。十年之后,在去岳阳的路上,当他们再次相见时,已记不起当年的模样了,只是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陌生人交往,总得有人先打破这场沉默,免不了问姓称名。那么,是谁“问姓惊初见”,是谁“称名忆旧容”?

“姓者,统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姓是一种族号,氏是姓的分支。秦汉以后,姓氏合为一体。交往的第一步,问姓的权利一般是由长者或主人行使。李益和表弟是在客寓相遇,说不上谁是主人,所以“问姓惊初见”大概率是由李益发出的。

是谁“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

问姓也不是随便问的。

大多数人都是“尊姓”、“贵姓”地问,答者往往也是“在下姓某”、“小姓某”或“免贵姓某”。但有些姓是不用“免贵”或谦称的。一个是张姓,因为玉皇大帝姓张,整个天空都是他家的;二是当朝皇帝的姓,因为整个大地都是他家的;三是孔姓,沾了孔子的光。如果认真溯源,姬、姜、妫、姒、赢、姞、姚、妘这八个带女字旁的古姓也不用免贵!因为它们才是真正的“姓”!其它的姓是“氏”,都是子姓。姓是千万年不变的,氏却会随时空推移不断产生和消失!

是谁“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

还有一种文雅点的问姓方法:“阁下门楣”或者“尊家门额”。不懂的人可能会一脸懵逼,没事问我家门额干什么?我家门额上也没字啊。过去富人家建房总喜欢在门额上嵌匾,它是根据户主的姓氏编写的,每一门额,都有其渊源、出处和典故。郭姓的嵌“汾阳世家”,张姓的嵌“留侯世胃”,苏姓的嵌“眉山世第”,屈姓的嵌“三闾苗裔”,李姓的嵌“陇西世家”,韩姓的嵌“昌黎世家”,周姓的嵌“廉溪门第”,马姓的嵌“伏波世泽”,陶姓的嵌“五柳世家”,高姓的嵌“渤海世胃”,白姓的嵌“香山诗家”,丁姓的嵌“济阳世家”,权姓的嵌“天水世第”,孙姓的嵌“派衍苏门”,靳姓的嵌“曲沃世家”,梁姓的嵌“晋阳世第”,陈姓的嵌“曲逆世胃”,杨姓的嵌“四知门第”,等等,都含有弘扬家风的意义。

行走江湖的有一套“黑话”,问姓叫“报万”或“报蔓”,回答者自然也得用行话,如姓赵的叫“灯笼蔓”,姓钱的叫“花纸蔓”,姓孙的叫“龙子龙”,姓李的叫“一锅烂”或“一脚门”。如果说错了,就证明不是圈子中人,轻者被遂,重者丧命。《智取威虎山》杨子荣面对座山雕等匪徒的盘问对答如流,没有露出丝毫破绽后,才被确定是“许旅长的人”。

如果感觉对方是个无名小卒,或者有点瞧不起他,往往就是连喝带吓了,“来者何人?”答者为了压倒对方的威风,往往报个郡望或者名人,以示自己身份尊贵,不是无名小辈,如“圣人之裔”、“圣人之师”、“武圣之后”等。

是谁“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

“称名”就更不能随随便便。

古人幼时取名,成年(男二十岁、女十五岁)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闻名即知其字,闻字即知其名”。名是给地位比自己高的人或长辈叫的,字是为了方便于他人称谓取的。颜之推认为,人名是用来区别彼此,字则是用于体现一个人的德行。字前可以加上家族的排行,如孔子,名丘,字尼,在家族中排行老二,所以叫“仲尼”。也有些人喜欢在自己的字前加上对男子的尊称“子”,如杜甫,字子美等等。

按照古代的称谓礼仪,自称时称“名”,称别人时用“字”,是基本的礼貌。在人际交往中,对平辈或尊辈只能称字,不能称名,否则会被认为是一种不敬和冒犯的行为。下对上、卑对尊,尤其是君主或自己父母长辈的名更是连提都不能提,否则就是“大不敬”或叫“大逆不道”。所以,“称名忆旧容”的动作发出者也只能是“名”的所有者。

原地址:https://chinesefood8.com/30402.html
点击阅读全文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