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宝宝起名正文

观世音菩萨改称观音菩萨,这口黑锅该不该让李世民来背?

今天浏览百科词条“避讳” ,发现了这样一段内容:唐太宗名世民,唐人行文用“代”字代替世字,用“人”字代替民字;观世音略称为“观音”,民部改称为“户部”。

笔者觉得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就写一篇贴文与诸君分享。首先说一下什么叫“避讳”?古代的时候,流行为尊者讳,碰到了尊者的名字,就要回避这个字。比如说古籍《李卫公问对》里,李世民和李靖就将隋朝名将“韩擒虎”称为“韩擒武”。原因很简单,李渊的爷爷李虎是追封的大唐太祖景皇帝,唐朝人避李虎讳,一般把“虎”字改成“武”。比如“虎牢关”改成“武牢关”,“虎牙郎将”改成“武牙郎将”。或者将“虎”字改成“兽”,比如“骑虎难下”改成“骑兽难下”。

观世音菩萨改称观音菩萨,这口黑锅该不该让李世民来背?

观世音菩萨剧照,感谢原作者

避讳是古代的礼制,他体现了尊者的威仪,但是给老百姓带来了麻烦。比方说要是搞不清避讳制度的人读《李卫公问对》,就会一头雾水,搞不清“韩擒武”是何许人也。李世民是个仁德体贴的皇帝,他知道自己的“世民”二字,实在是太常用了。他不想给老百姓添麻烦,就在登基称帝之后,马上下发《二名不偏讳令》

《二名不偏讳令》被收录在《全唐文.第四卷》,《资治通鉴》也有记载,全文如下:“依礼,二名义不偏讳。尼父达圣,非无前指。近世以来,曲为节制。两字兼避,废阙已多;率意而行,有违经语。今宜依据《礼》典,务从简约,仰效先哲,垂法将来。其官号、人名及公私文籍,有世及民两字不连读者,并不须避。”

观世音菩萨改称观音菩萨,这口黑锅该不该让李世民来背?

李世民剧照,感谢原作者

礼乐征伐自天子出,李世民下令不用给自己避讳,那就是金科玉律啊。李世民的这道命令,给大唐臣民省去了许多麻烦,大唐的臣民是纷纷叫好。于是乎,在李世民的贞观一朝,臣民们该世则世,该民则民,丝毫也没有影响李世民的天子威仪。

贞观二十三年,李世民驾崩,李治登基称帝。都说“新官上任三把火”,新皇登基也是一样一样的。李治为了树立自己的威仪,就下发了一道诏书。命令天下臣民,必须为“世民”二字避讳。这两个字实在太常用了,给天下臣民带来极大的麻烦。

观世音菩萨改称观音菩萨,这口黑锅该不该让李世民来背?

李治剧照,感谢原作者

比如说李世民的祖父李昺是追封的大唐世祖元皇帝,在李治下发为“世民”二字避讳的诏书之后,就只能被称为“大唐代祖元皇帝”。国家级正史《旧唐书》没有为李世民避讳,依然将李昺称为“世祖元皇帝”。另一部国家级正史《新唐书》,则将李昺称为“代祖元皇帝”。笔者刚开始读《两唐书》时,就因为没搞清避讳制度,被“世祖”和“代祖”搞得是一头雾水。

在李治下发了为李世民避讳的诏书之后,那些名字里面带了“世民”二字的人,只能改名字了。比如说凌烟阁功臣李世绩,就只能改名“李绩”了。再比如说,那个被李世民打败的王世充,虽然人已经死了,但是依然被改名王充。观世音菩萨,也因此改称“观音菩萨”。在李治登基称帝之后,一直到大唐灭亡,“观世音菩萨”都是只能被称为“观音菩萨”。后来人们叫“观音菩萨”叫习惯了,“观音菩萨”的叫法就比“观世音菩萨”的叫法更流行了。

观世音菩萨改称观音菩萨,这口黑锅该不该让李世民来背?

李绩剧照,感谢原作者

在我看来,观世音菩萨虽然是因为避李世民讳才改称观音菩萨的,但是这口黑锅,不应该由李世民来背。原因很简单,人家李世民已经下令不让臣民们避讳了,他已经很大度了。这口黑锅,得由李治和李渊来背。要是李治不多事,不下发那道避讳诏,不就没那么多事情吗?

再来说一说李渊,李渊给李世民取的名字,用的字实在是太常见。李渊要是给李世民取两个生僻字做名字,不也就没那么麻烦吗?按照《新旧两唐书》的记载,李世民的名字,一开始不知道叫啥名字。有一天,李渊家里突然来了一个道士,道士指着李世民对李渊说:“龙凤之姿,天日之表,年将二十,必能济世安民矣。”

观世音菩萨改称观音菩萨,这口黑锅该不该让李世民来背?

李渊剧照,感谢原作者

李渊听道士这么一说,就觉得他家二郎将来不简单,于是采用“济世安民”之意,给二郎改名李世民。在我看来,李渊既然觉得二郎将来有济世安民的才能,就应该给他取不太常用的字当名字。比如说,道士说李二郎“天日之表”,李渊完全可以用“天日”二字合起来给二郎取名“李昊”嘛。当然了,这只是玩笑话,毕竟那个时候的李渊,也没想到李世民会当皇帝。

这篇帖子的主题是观世音菩萨避李世民改名观音菩萨,这个话题到这里就讲完了。笔者意犹未尽,讲一个唐朝避讳制度引发的的悲剧。据唐朝成书的古籍《唐摭言》记载,唐朝的大才子诗鬼李贺,因为避父讳,不得参加进士科举,使得他一辈子郁郁寡欢。空有一身才华,却无处施展的李贺,年纪轻轻就郁闷而终了。

观世音菩萨改称观音菩萨,这口黑锅该不该让李世民来背?

韩愈雕像,感谢原作者

非常欣赏李贺的韩愈,奋笔疾书,写了《讳辩》曰:“今贺父名晋肃,贺举进士,为犯二名律乎?为犯嫌名律乎?父名晋肃,子不得举进士,若父名仁,子不得为人乎。”

韩愈说:“老爸叫李晋肃,儿子就不得参加进士科举,要是老爸的名字带个仁子,儿子就不要做人吗?”

韩愈的话,在我们看来,是非常在理的。只可惜,在古代却犯了众怒,被文人士大夫们群起而攻之。由此可见,避讳制度在古代是多么的深入人心。李世民生活在那个时代,能够设身处地为百姓着想,下令百姓只要世民二字不连用,就可以不避讳,确实是心胸宽广,确实是难能可贵。

参考书目:《资治通鉴》《全唐文》《讳辩》《齐东野语》《唐摭言》百科词条“避讳”

《隋唐往事》系列贴文,由王福星原创。码字不易,请尊重原创,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本人已经和维权公司签约,委托维权公司代理维权。未经授权转载者,维权公司会代表本人维权。

原地址:https://chinesefood8.com/36830.html
点击阅读全文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