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宝宝起名正文

杨魁荣:中鳌故事三则

《棠城掌故》是风雅同斟文学社开设的专栏,旨在介绍海棠香国一带的历史人文故事等。

杨魁荣:中鳌故事三则

中鳌故事三则

文/杨魁荣

回龙阁的壁画(取材于《西山传奇》)

中鳌现今的回龙桥源于“双贵桥”。因建回龙阁,故名“回龙桥”。桥下的“鳌溪”也曾因此易名“回龙潭”。

回龙潭岸边的回龙阁里有一幅彩色壁画,传说源于一则传奇的民间故事。回龙阁里的这幅壁画,上面画的是中鳌人氏刘青斩蛟的故事。阁中的神龛上还立了刘青的塑像,以纪念他为民除害的功绩,遗憾的是这些古迹在旧城改造时被拆毁。

明朝万历三十一年(公元1603年),中鳌场边的跳墩河水灾频发,淹没田园房舍,冲毁庄稼,淹死人畜。究其根底,才知缘由。有人发现跳墩河出了蛟。于是,民间众说纷纭。有人说:“龙性最淫,常常幻变体型,与其他畜类交媾。龙与野鸡交媾后产下后代,即为蛟。据传,蛟的体形不大,却性情凶猛,常常焦躁,喜在河中游弋。而跳墩河的这条蛟呈褐色,体大若龙,凶猛异常,故名蛟龙。”

一日,蛟龙作祟,推波跳墩河,兴风鳌溪水。猛然间河水暴涨,恶浪滚滚,水漫两岸,大有洪水登天、危害一方之势。

此时,有一壮士,姓刘,单名一个“青”字,眼见民众苦难当头,于是持剑跃入跳墩河与恶蛟相搏。然而力不从心,屡战屡败,盖恶蛟身系铁鳞,刀剑不入,剑砍在蛟鳞上火光四溅,剑断刃卷。故刘青多次利剑相搏,皆是力尽而归,只是哀叹手无锋利兵刃斩妖除害。

地方官吏及绅士屡请道士设坛祈禳镇压,总无结果。

刘青一日午寝,梦见一慈眉善目的老僧对他说:“尔有心除蛟,善哉善哉,其志可嘉,奈无利刃,难凑其功。今玉龙西山白云古刹,封剑多年,汝可去,当有奇遇······”刘青问老僧法号,老僧不语,持杖而去。刘青惊醒,照梦中僧人指点,即刻动身前往玉龙西山。

待刘青走拢西山“白云古刹”已暮色降临,晚风吹拂,树木丛杂,影影绰绰,四野空寂,唯闻袅鸣。刘青见山门紧闭,跪地祈祷,曰:“为解苍生之苦,刘青到此,望白云古刹历代高僧保佑,助庶民一臂之力!”突然,山门洞开,刘青进得山门,步入大殿。殿内黑黝黝的,难睹其中情景。刘青翻山越岭,步行一天,也着实有些累了。于是,他靠殿壁假寝。一会儿,月亮起来了,一泻光华,洒向大地,从大殿门口空隙处透进的月光,把大殿照亮了。刘青四顾,见大殿正中的三尊大佛已倾塌,殿左一排停着四口棺材,殿右一架法鼓,其大无比。月光直射棺材头,猛听棺盖轧轧作响,突然乒的一声,四口棺盖落地,棺材中齐刷刷坐起四具僵尸。刘青不禁背根发麻,毛骨悚然,纵然胆大,也皆魂飞魄散。四具僵尸跳出棺材,作四顾状,俄又耸鼻,作嗅状。然后向刘青坐的地方跳跃而来。刘青大骇,心中连声叫苦,忙迫间,向大鼓方向奔去,四具僵尸如影随形,跟着刘青奔向大鼓。刘青想,僵尸关节是硬的,只能跳跃,不可转弯,我就在鼓架四周转圈子,总捉不住我。僵尸抓不住刘青,异常焦躁,伸出利爪,凿碎大鼓牛皮。鼓乍破,霎时鼓内透出一道青光,直射斗牛,一物从鼓中飞出,长逾二丈,头角峥嵘,利爪如钩,乃一青龙矣!青龙向四具僵尸一绕,僵尸扑地而碎。刘青越骇,连忙向殿外逃去。青龙见有人外逃,张牙舞爪追去。慌忙间,刘青被物绊倒在地,随手一抓,抓住一根棍子。眼见青龙飞近,刘青大呼:“我命休矣!”闭目顺手将手中棍子掷出。只听巨雷震响,飞沙走石,刘青震晕。天刚蒙蒙亮,刘青醒来,见寺庙已被夷为平地,唯断柱残瓦存焉。在自己身边三尺外,一物闪烁绿光,近视之,乃宝剑一口。剑出鞘两寸,犹跳动不止。剑旁有一揭帖,视之:“剑为白云,赠与刘青,斩蛟除害,造福苍生。”末书一行小字:“永乐癸末白云寺僧广孝。”刘青方悟,原来青龙就是白云剑,那棍子样子的东西竟然是剑鞘。遂将白云剑系于背上,望空拜谢姚广孝。然后径下西山,速回中鳌。

刘青刚一回到中鳌,众乡亲就把他团团围住,问这问那,还告诉他说:“刘青啊,昨日蛟龙又出来兴风作浪了,淹没了十几亩地,冲塌了两个院子。可怜张家婆孙双双失踪,不知

去向呀。”刘青说:“乡亲们,别怕!这一回,我一定把那妖蛟斩了,为张大妈和乡亲们报仇!”在众人的簇拥之下,刘青来到跳墩河边,向蛟妖挑战了。他高声叫阵,道:“恶魔妖蛟,快快出来受死,刘青今天要与你决一死战,你敢吗?”

“你这手下败将,胆大包天,等着,老蛟来也!”不可一世的恶蛟应声而出,浪涌三丈。

刘青手中的白云剑脱鞘而出,金光闪闪,刹那间化为青龙,说时迟那时快,一股脑地将恶蛟死死缠住,斩成三截,俄倾风平浪静。只见蛟血染红半截溪河。刘青将空鞘抛入水中,他说:“还是让剑鞘合一吧。”从此,鳌溪有了镇江之宝,再也没有蛟龙作祟,溪河泛滥的水害了。

回龙阁建成后,后人就把这段原名“双贵桥”下的鳌溪叫做“回龙潭”,有龙潭镇蛟之意。

杨魁荣:中鳌故事三则

鳌溪社祭坛惩淫贼

中鳌以鳌溪上的双贵桥及桥旁的回龙阁为界,分为新场与老场。

旧时,中鳌的帮会较多,按“仁义礼”和“忠志信”字号起名结帮。而紧邻回龙阁的忠义祠内设有一个“鳌溪社”,隶属于由手工业者组成的“义字帮”。帮主粟鼎成虽然家不富足,但重义气。义字帮中最有义气,也更有正气的就是回龙阁旁忠义祠里的鳌溪社,其社长时由掌旗大爷龙银山担任。鳌溪社的一颗玉石印章现被龙氏后人珍藏,可谓历史的真迹。

鳌溪社的会员均是制作筘篦的小手工业者,虽有两三百之众,但帮规严明。他们的约法是:一不扰民害人,二不欺压百姓,三不胡作非为。四不日嫖夜赌,五不打家劫舍,六不惹事生。否则,严惩不贷。

有一年,春旱接着夏干,持续百日滴雨未下,田土干裂,鳌溪露滩。人们饮水十分困难。大家天不见亮就四处寻找水源,家无劳力者,更是苦不堪言。

敖溪社有一个小头目姓朱,单名一个壮字。他三十开外,浓眉大眼,身高六尺,是个上有父母,下有妻儿的壮汉。

一日午夜十分,朱壮挑起水桶到双岔河边的沙子井打水。距离井边约有十丈之余,他隐隐瞧见一长发披肩的女子正蹲在井口后边的岩脚一瓢一瓢地从泉水洞的水凼里舀水倒进桶里。他快步行走,来到水井边,放下水桶,悄悄地走近岩下的水凼边,在朦胧的月光下,他见那胸脯微凸的女子眉清眼秀,姿态轻盈,更有几分姿色。顿时,他色心一起:“妹儿,来!我帮你在井里去提水吧。”说着,他双手搂起女子,抱在怀中。但那女子十分刚烈,一边挣扎一边大声呼叫:“救命啊!棒老二抢人啦!”

女子这一呼叫,惊动了不远处舒家大院子的乡亲,几个大叔提着棍棒赶到沙子井边,见一汉子正使劲捂住女子的嘴巴。大叔们大吼一声,将汉子掰开,用手电一照,嗨,原来是鳌溪社的朱壮,绑了,锁在舒家大院边的一颗老槐树下。天亮,几个大叔和受害女子就将朱壮扭送到忠义祠鳌溪社,交给掌旗大爷龙银山社长处置。龙社长详细问明情况后,方知事情的来龙去脉。

原来这个女子是一个结婚不到两年的少妇。婆家公公与其男人两天前在中鳌黄家号铺赊账进了伍拾张短筘、三十张长筘及三千竹篦去云贵贩卖。家中只有婆婆和刚满周岁的儿子。因天干,饮用的河水干涸,井水又供不应求,白天取水人多,要想弄一口水相当困难。于是她就半夜去沙子井挑水,谁知井深水浅,水桶够不着,只好在井边的岩下水凼里舀水。不料竟然遭到朱壮的非礼调戏。

龙社长向几位邻友道了歉,安抚了受害女子,还取出会费作了补偿,并表示对朱壮这种违背帮规会规之徒定将严惩不饶!

鳌溪社的社址忠义祠紧邻回龙阁右侧,进门上面是木楼戏台,台下中空,可容纳观众两三百余人;左右两侧有长廊楼阁,楼阁内置有茶桌木椅。在堂会时,专供头面人物品茶、看

戏落座之用;戏台对面,登上九级石梯,便是关圣大殿,为鳌溪社礼拜关圣人的庄严祭坛和惩处犯规之徒的执法大堂。

是日下午,鳌溪社聚众集会忠义祠。掌旗大爷龙社长端坐在关圣大殿前的首席,次后便是社内的大小头目和其他受邀的帮派头领;下列执事、鞭手、棒手、棍手,非常威严;堂下帮会人员足有两百之众。

龙社长简述了今晨发生朱壮调戏良家妇女的犯规行为,他说:“朱壮身为本社的头人之一,本应以身作则,但行为极不检点,生出邪念,做出如此荒唐的丑事来,严重扰民,而且伤风败俗,损害本社声誉,必须严办,报经帮会仲裁决定,当堂对其执杖红鞭二十,以惩戒之。”

执事高呼:“带朱壮上堂!”五花大绑的朱壮被两个赤膊的行刑汉子猛推上堂,耷拉着脑袋,哭丧着脸。执事宣布:“行刑!”只见一汉子手执用红布紧裹的长鞭站在朱壮的左侧,高高举起红鞭,狠狠地抽在朱壮的身上,监刑人一、二、三地数着鞭数。在朱壮的身上,一鞭一道血印。二十鞭下来,她的赤膊简直是皮开肉绽,让在场的人心惊胆寒,都心怀余悸,暗下决心千万不要违犯帮规国法啊!

鳌溪社对违规者只有罚跪谢罪、责打鞭棍、驱除帮会、逐出街坊的处罚,没有沉河处死的极刑,对命案者必送官府究办。因此,时有赞词曰:“鳌溪社嫉恶如仇,不拉命债,此乃忠义之帮也。”

鳌溪社是手工业者的社团组织。它的宗旨是维护社团总体利益,保护社团所有成员的权益,为社中成员排忧解难,支灾扶贫,有福同享,有难同当。解放后虽被取缔。但其社会影响颇好,未受到人民政府的歧视和追究。因此,鳌溪社的故事至今有传。

杨魁荣:中鳌故事三则

麻羊(杨)沟的传说(地名小故事,原载于2017年9月18日《大足日报》第5版)

鳌鱼场郊外有一条沟,俗名麻羊沟。其地名的来由传说颇多。有一奇谈,虽是道听途说,则合情合理,且合当时的历史背景,令人信服。

传说湖广填四川时,一唐姓移民赶了一群黄黑相间的麻羊来到中鳌场,看到中鳌场是一块风水宝地,意欲在此落叶生根,繁衍后代。他四处寻找,都难插足。于是,他将羊子赶至鳌东的一条山沟里。沟内有一片青青的草坪,其地名曾一度被称之为“青坪”。当时,这里已经住了许多唐氏移民。鉴于同姓同宗,牧羊人即将自己游牧的这群麻羊作为礼物分别送给唐氏人家。于是,牧羊人被接纳落户,并在此成家立业。这以后,满沟的麻羊放牧在这片青青的草坪上,一派生机勃勃的繁荣景象,“麻羊沟”也因此得名,而且至今名声尚存(今“麻羊”地名更名为“麻杨”了)。

历史的变迁,地域的区划,中鳌及周边辟出了多处群居之乡。特以之后流传于民间的对联为证:

青龙孔雀飞转洞胸怀九宝;

鳌鱼麻羊上天山足步高峰。

横批有云:双溪永安

(注:上联地名指青龙场、孔雀铺、转洞桥、九堡寨;下联地名指鳌鱼场、麻杨沟、天山乡、高峰山;横批指双溪乡、永安铺)

杨魁荣:中鳌故事三则

杨魁荣:中鳌故事三则

作者简介杨魁荣,笔名惜阳,1941年10月生于中鳌镇兴隆街。教师,1991年10月退休。退休以来从事诗文习作。部分作品散见国内书报杂志。著有个人诗集《乡情·亲情·不了情》,编著出版了30余万字、图文并茂的《中敖镇志》。

原地址:https://chinesefood8.com/38689.html
点击阅读全文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