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观看视频
10月14日,是广东残疾运动员广越想的18岁生日。此前,参加完国家级大赛,这个小伙子休了一次难得的长假。也正是在18岁成人这天,他结束假期归队训练,在广州市残疾人体育运动中心准备着下一场比赛。
当我们走近这名在广州市社会福利院长大的孩子时,被他那种不服输的精神深深感动了。说起今年8月征战全国第十届残运会夺得两枚金牌的经历,他依然心潮澎湃。
一起看看他的故事>>>
他的名字
即使命运再艰难、身体条件再不好,但广越想就是不服输,孜孜以求自食其力的人生。
今年8月31日下午,天津师范大学体育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残疾人运动会硬地滚球项目决赛现场,观众们对一名广东小伙子报以热烈掌声。
他的身高163厘米,体重却只有89斤。在这次全国残运会上,一举夺得硬地滚球BC4级个人赛和双人赛的双料冠军,这位坐在轮椅上的瘦弱年轻人引来全场瞩目,他表现出的爆发力让人惊叹。
“广越想!”一个听起来有些特别的名字,稳稳排在成绩榜的第一名。“咦,他姓广?这个姓不常见。”有观众私语。
第一通报喜电话,广越想打给了广州市社会福利院院长黄方。
那天下午,黄院长一直在等着电话铃响。从福利院出去的孩子,始终是她的牵挂。挂念从珠江之畔,飞到了海河之滨。“阿想,你很棒!”她在电话里说。
1992年,黄方就进入广州市社会福利院工作。在她的印象里,广越想是院里孩子们中间获得荣誉最高的那个——
2015年,全国第九届残疾人运动会,银牌;
2017年,全国硬地滚球锦标赛,金牌;
2018年,印尼雅加达亚洲残疾人运动会,金牌……
黄方一路看着广越想长大,从婴孩长成18岁的阳光青年。接完电话,她陷入了回忆。
2004年,当被公安机关送来福利院时,广越想才3岁,患有肌肉萎缩症。黄方还记得那时候这个婴孩是怎样的弱小。孩子的身上没有姓名纸条,福利院给他取名“广越想”——在广州市越秀区得到救助的孩子,姓广,越字辈,名想。
是的,梦想的想。在广越想心里,撒下了梦想的种子。
如今,福利院珍藏着一枚纪念章,这是2017年10月广越想在泰国参加世界公开赛时由组委会所赠,他回国后将纪念章送给了福利院。他说,自己在外面奋斗,得拿成绩回家,福利院就是他的家。
大写的人
尝过酸甜苦辣滋味,从中收获一点一滴的进步,懂得珍惜和感恩,才能从一个孩子成长为大写的人。
在广越想的眼里,能够参加硬地滚球这样一项适合严重肢体残疾人士参加的运动,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宝贵机会。
今年已是广越想在广州市残疾人体育运动中心训练的第五年。2014年,这个中心组织教练到福利院挑选苗子。那会儿,广越想13岁,默默躲在角落写作业,没想到被教练选中。
面对新的机会,广越想迟疑了。“要知道离开轮椅,我是没法生活的。”他问福利院的阿姨,“我这样的身体条件如何当一名运动员?”阿姨对他说:“没关系,去试一下,就当磨练自己的意志。”
接到集训通知,广越想的生活由福利院转到了训练基地。以前生活起居有阿姨照顾,而现在都得靠自己。比如在普通人看来很简单的晾衣服,对手臂无法抬高的他来说,都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第一次接触硬地滚球,广越想觉得这跟掷沙包有点像。比赛由两方对垒,运动员坐在轮椅上向目标球投球,投出的球距目标球越近,得分越高,累积分最高的获胜。刚开始,他怎么投都投不中目标球,非常苦闷。
几个星期后,福利院的阿姨来看望他。广越想说自己坚持不下去了,想放弃。阿姨鼓励他:“你拥有这么好的平台,好好珍惜,肯定有好的未来。”
“对的,不管前路有多苦,我都要放手一搏。我要坚持,我要证明我自己。”执拗的广越想自我暗示,下着苦功。
教练谭巍麟密切关注着他的心态。“这个孩子对自己要求高,经常因训练压力太大,躲在厕所里哭。但是,哭归哭,哭完以后,他还是会捡起球,继续练。”
日复一日的抛球、捡球,让广越想意识到,自己的最大“敌人”,其实是“枯燥”。于是他想法子找乐趣,跟师兄们打比赛,给自己设置一些挑战目标,学习不同的比赛打法。
“如果失误一次,我就再多练一次,偏要跟自己过不去,这样才有长进。只要我自己不倒下来,就没有人可以打败我。”广越想说。
精神养分
福利院的养育、社会的关怀成为广越想的精神养分,支撑着他站上世界体育竞技舞台,为国拼搏。
当初和广越想一起被选中的小伙伴,如今大多已经离开了运动队,但广越想始终在坚持着。
福利院阿姨刘萍如同广越想的亲人。“这个孩子非常刻苦,付出了数倍于常人的努力。他有时在晚上告诉我,当天有强化训练,刚回宿舍,浑身都没力气。我感觉很心疼,他真挺苦的。”
“不要那么晚睡,不要开那么冷的空调,不要吃那么多冷饮……”刘萍像连环炮似地提醒。每当广越想比赛压力大时,刘萍常开导他:“只要你尽力了,就是最好的。”
一种特殊的亲情纽带,存在于广越想和刘萍之间。在福利院,阿姨、老师、医护、社工、志愿者们,都给了广越想细致入微的关怀。
“我是孤儿,这没什么要紧的,我不会在意。”嘴上虽然这么说,广越想心里仍然有个坎。
“那时我12岁,看着电视上人家叫自己的爸爸妈妈,当时就想着,为什么我没有爸爸妈妈?为什么我生活在这个地方?”一段时间里,广越想经常会跟福利院阿姨念叨这些。
刘萍觉得,孩子大了,应该让他们知道自己是怎么来的。她跟广越想说:“父母肯定是迫不得已,才把你放在这里的。无论如何,你要感谢他们赋予你生命,珍惜现在拥有的,福利院就是你的家。”
其实,每一次登上竞技场,都是一次寻亲。参加更多的比赛,意味着获得更多的关注,也许蕴含着父母的线索。“至于能不能找到父母,我不太敢去想,我能做的是,尽力打好每一个球。”广越想说。
人生风景
广越想走的路,也许崎岖,但有着最美的风景。
因为广越想的身世特殊,教练们格外照顾他,从力量训练到心理辅导,花了很多功夫。每次比赛后,无论成败,广越想都会总结得失。根据这些总结,教练杨森再安排新的训练计划,帮他突破瓶颈和障碍。
2017年亚洲及大洋洲硬地滚球锦标赛是广越想第一次参加国际大赛。他的心态是什么都不怕,位次能进一名就是赚一名,心里就一个字——“搏”。
那一年又去泰国参加公开赛,他想冲击金牌,最后却连小组赛都没有出线,遭遇“滑铁卢”。随后半年,他进入了低潮期,总感觉打球不顺,又着急又浮躁。
“成绩是一步步取得的,没有人能一步登天!你还年轻,慢慢练,不着急。”教练告诫他。
整理好自己的情绪,广越想沉下心,练控球,学战术。他一周训练六天半,每天投球数千次,在不断重复中使自己技法更精妙。长期坚持下来,他的心态更稳了,投球的落点更准了;他的手掌磨出老茧,手指弯曲变形,左右胳膊的粗细也有了明显区别。
这些年来,他拿到了全国锦标赛金牌、印尼雅加达亚残运会金牌。今年5月,在香港参加世界公开赛,位列双打第四名。8月,在全国第十届残疾人运动会上,他又一举夺得两枚金牌,刷新了自己的纪录。
在采访后,我们将广越想的故事告诉了广东田径运动员苏炳添和篮球运动员易建联。他们深受感动,为广越想送上了鼓励和祝福。
苏炳添对他说:“希望你保持乐观的心态,在追寻梦想的路上,坚持勇敢,不负青春。”易建联则说:“年轻人只要有梦就没有什么不可能,我也希望你在追寻自己梦想的道路上,拼出一片天地。”
炽热的梦想,在广越想心中升腾。孤儿雄心,追梦无悔。
△点击进入暖心故事征集页面
【记者】李强 汪祥波
【拍摄】郑一见
【剪辑】罗斌豪
【作者】 李强;郑一见;罗斌豪;汪祥波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原地址:https://chinesefood8.com/39845.html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