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宝宝起名正文

运河名城·临清民间故事传说--井巷里的故事

免费算命 宝宝起名 2022-04-13 3 0

临清井巷坐落在砖城里,呈南北走向,因巷子里一口古井而得名。这口古井,凿建于临清城时期,也就是明景泰年间,由于这口井水清甘甜,井壁有无数泉眼喷涌而出,所以又叫做漱玉泉。据《临清州志》古迹篇40页记载:“漱玉泉,旧志称有古井,在道署西,今博源门内迤南,离水底丈余有泉旁出,自甃间喷薄下注,声如佩环,副使陈璧为护栏,并覆以亭”。

清代,临清井巷里有一家有名的酒坊名叫“玉泉酒坊”。玉泉酒坊既酿制烧酒,也酿制果酒。由于玉泉酒坊用的是漱玉泉水,因此他家酿制的烧酒,醇厚绵香、远近闻名,他家的菊花酒更是属于临清酒中之上品,名冠运河两岸。玉泉酒坊虽坐落在偏僻的井巷里,但是,酒客还是络绎不绝,这应了那句老话:好酒不怕巷子深。民国期间,井巷几近荒凉,1958年开辟红星路时,井巷被拆,但是古井尚存,遗迹在今天的纺织品公司院内。

围绕着井巷里的这口井,还有一段民间传说。

话说,在很久以前,井巷里有一户于姓人家,母子二人,开杂货铺为计,生意还算兴隆,家境还算富裕。后来,儿子于掌柜娶妻王氏,第二年,王氏生下了一个大胖小子,取名叫小龙。取这名字,还有个说道。在小龙出生的那天晚上,王氏梦见了胡同口的那口水井里飞出了一条龙,在天上腾云嬉戏,随后翻云俯冲,直奔于家宅院。当天夜里王氏就顺利的产下了一子。为此,于家给孩子取小名“小龙”。于家自从有了小龙,从内宅到铺子里,到处都洋溢着幸福快乐的气息。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就在小龙八岁那年,王氏暴病而亡,掌柜的既伤心又忧心,母亲年高需要人伺候,小龙尚小需要人照料。无奈之余,只得续弦,经人撮合寻得柴市街柴姓女子为妻。

柴氏进门后,对婆婆还算孝顺,对前面的小龙也算疼爱,掌柜的看在眼里,喜在心里。岂料好景不长,第二年,柴氏又为掌柜的生下一子,掌柜的自然更是高兴,对柴氏宠爱有加,一家人视幼子为掌上明珠。柴氏自从有了自己的儿子后,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对前面的儿子,也不待见(喜欢)了,恨不得置小龙于死地。柴氏有自己的小九九,她想,如果没有了前面的儿子,这于家的家业日后不就全由亲子继承。但她表面上不流露,暗地里却心生鬼胎,她听老人们说过,夏天吃温面,如果将面条用井拔凉水过七遍,就能吃死人。

有一天,这位柴氏,安排家里吃温面,并吩咐伙计到胡同口的井里去挑水添缸。就在出锅捞面条的时候,柴氏偷偷将一碗面条,在井拔凉水里过了七遍。这时小龙从外边回来了,柴氏假惺惺的说道:“小龙,大热天的,你赶快过来把这碗凉面条吃了吧。”小龙懂事的接过面碗说道:“谢谢娘。”

到了晚上,小龙是上吐下泻、腹痛难忍,还发高烧,忽冷忽热。请大夫来诊治,吃了几服药也不见好转。这可吓坏了小龙的奶奶和于掌柜,怎么办?这天晚上,当奶奶的背着小龙的后娘,偷偷的从炕底下端出了一碗泛着黄花绿沫的面汤,“小龙,听话,把它喝了,咱的病就好了。”

小龙他奶奶,那天吃面条在柴氏让伙计挑井水时就猜到了柴氏没有安好心,她暗地里盛了一碗煮面条的原汤藏在了炕底下。

小龙强打精神喝下了那碗发霉的面汤,不大会,肚子里就开始咕噜咕噜的叫个不停,下半夜,小龙解了两次大手。小龙喝了这原汤后,病就好了。至今,在临清还流传着这样一句老话——原汤化原食。人们在吃完捞面、水饺或元宵后,都要喝点原汤。

柴氏见小龙没有病死,从此以后,她对小龙是横竖不顺眼,为一件小事,非打即骂。一天,柴氏又哭又闹,寻死觅活。于掌柜问她何故。

“你前面的小龙,我伺候他吃、伺候他喝,他不但不听话,还敢给我顶嘴,今天是有我没他,有他没我。”

为此,于掌柜狠狠地打了小龙一顿,柴氏还不解气,又闹着要去跳井。这时当奶奶的看不下去了,到了晚上,她将近来家里发生的事一五一十的告诉了于掌柜。于掌柜听后气愤的说:“我休了这狠心的娘们儿。”

小龙说:“爹爹不可,你休了她,如果你再寻(xin)一位娘来,我和弟弟不都是后娘了吗?宁可一人孤,不叫二人单。”

于掌柜寻思,真是懂事的孩子。但是,小龙在这个家里是不能再呆下去了。

当晚,于掌柜给小龙准备了一些银两盘缠,雇了一顶轿子让他连夜去投奔清河县莲花屯的舅老爷。而后,于掌柜偷偷的在巷子口的井边放了一双小龙的鞋。

第二天,整条胡同的街坊邻居都在传说,于家的大儿子受后娘的虐待跳井死了。

小龙在舅老爷家,勤奋读书,刻苦用功,后来进京考中进士,做了大官。按老风俗,要回原籍祭祖。当小龙回到了临清,柴氏看到小龙后,非常吃惊的问:“小龙,你不是跳井死了吗?”小龙回答:“当年,我是跳井了,但是,跳下井后,并没有死。井中是楼房瓦舍,金银财宝堆积如山,井中龙王送给了我好多财宝,还将我送到了京城去读书。”

柴氏听后,心想有这等好事,我何不让我儿子也去找井龙王呢?过后,她逼着自己亲生儿子也去跳井,想让他也发大财做大官。后来,她的亲生儿子果真跳了井,有说是被她逼得跳了井,有说是被她推下井的。从此以后,柴氏是天天等月月盼,也没有盼得亲儿子做大官回来。

后来,住在井巷里的街坊邻居,每天会看到柴氏在胡同口的井边上转悠,口中还不停的嘟囔:“我儿子回来了、发大财了、做大官了。”再后来,柴氏在井边转悠时,失足落入井中。

来源:临清市文化馆临清市非遗保护中心

【来源:聊城市文化和旅游局_全市信息联播】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原地址:https://chinesefood8.com/40226.html
点击阅读全文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