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宝宝起名正文

):虞城“贺”姓

【虞城姓氏探源】(22):虞城“贺”姓

原创: 韩宪臣 家乡虞城

):虞城“贺”姓

虞城“贺”姓

(韩宪臣)

贺氏本为庆氏。《通志·氏族略》云:“庆氏,姜姓。齐桓公之子公子无亏之后也。无亏生庆克,亦谓之庆父,名字通用,是以字为氏者。”庆克的儿子名封,以父亲的字为姓氏,叫庆封。从此便有了庆氏。东汉安帝时,为避汉安帝父亲刘庆的名讳,庆封的裔孙庆质(一云庆纯)以庆、贺二字音意相近之故,改为贺氏。

贺氏还有一支是鲜卑族改性,出自河南。

贺氏虽然只有1800多年的历史,但分布比较广泛,繁衍昌盛,因之发展成为中国大姓之一。具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专家考证,贺姓在当今中国100个大姓中居于第97位。

虞城贺氏

沙集乡贺姓为第一大姓。贺姓出于四岳,始自广平,历秦汉以远,遂蔓延于天下。汉有纯公,唐有知章公……皆铮铮当时而谱不及。知章公名号“四名居士”,以后贺氏堂号称“四名堂”。贺氏祠堂对联:礼宗二晋家声旧,诗著四名世泽堂。元朝末年,中原地区饱经战乱,水、旱、蝗、疫连年发生,中原大地赤地千里,荒无人烟。明朝初年,明太祖朱元璋登基后,采纳了户部郎中刘九皋、国子监宋纳等人的奏议,做出了从人口众多的山西省向中原地区移民的战略决策。于是,一场长达五十年的移民壮举从洪武初年开始了。贺氏祖兄弟三人继先、继文、继发舍下先人贺祥九随同移民大部队离开了山西洪洞县。一路上官差不断留放迁移人,老三继发被安置在开封南(后称贺岗),老大继先被安置在归德府东南十里金果园,老二继文被送到永城(今贺寨)。吾贺氏祖继先在金果园开垦土地,十几年艰难岁月,生三子:风、雷、雨。又几十年,燕藩混乱,贺风、贺雨操戈离散,继先祖病故葬在金果园。雷祖率子孙往东南走四十里,开垦土地,安家立业,遂称贺楼。

英明的始祖开天辟地,先进的文化哺育了华夏子孙,沙集原称尤名镇,后改沙里镇。是南京到北京的交通要道,也是著名的十里三镇之一。(幸岗寺叫幸岗镇,沙集叫沙里镇,沈集叫兴隆镇)清朝中期,沙里镇非常繁华,周边几十里甚至上百里的客商都来沙里集买卖货物,素有“小南京”之称。我贺氏人口发展很快,有开垦土地的,有做生意的。吾贺氏从七世起,世世代代艰苦营生,今已散居今贺庄、夏庄、东贺桥、西贺桥、油坊庄、后小庄、陈庄户、盛楼、孙吴庄、贺方楼、贺楼、沙里镇等十多处,一万多人。

风云变幻,岁月峥嵘,烟雨沧桑,六百余载,吾贺氏以德传家,积善为本。有家训为证:为工者,应精通技艺,有所创造;为农者,应勤劳躬耕,养老育婴;为学者,应奋志青云,蟾宫折桂;为商者,应货真价实,童叟无欺;为政者,应勤政爱民,廉洁清正;为兵者,应献身祖国,杀敌立功。能如是,则可光宗耀祖,造福子孙。

吾贺氏自继先祖迁入商丘为一世起,各庄男丁起名随意,所以宗派紊乱。如沙集东街贺氏辈字为:宗廷宏文 振兴起景。景字为十七世。民国三十二年,贺氏各庄代表一起共商家谱续修以及辈次排列等事项。从十八世起统一十六字:丕显家声 敬绍懿德 忠钦孔召 孝思维则。1981年又续十六字:仁道皆传 义范当辉 礼赞国基 志育英伟。2012到2015年,经三四年协商,与开封贺氏、永城贺氏对接统一了辈字。吾贺氏遂成豫东一大姓氏。

清朝晚期,贺楼贺丕楷升翰林学位。

中华民国时期,沙集西街贺显卫为国军中将,到台湾后又连升三级。六十大寿时,蒋经国赠送金杯。人在台湾,心在家乡。1985年冲破重重困难,回到大陆家乡。县政协聘请他为县政协委员。1988年,他捐资修建沙集小学。西街修路,他又几次捐资。

(贺丕云撰文)

):虞城“贺”姓

韩宪臣,男,虞城县教育局退休干部,国家语言文字专家。编辑《虞城教研》并致力于中小学作文教学,至今,其作文教学思想还在被许多朋友耳熟能详。喜好咬文嚼字,被商丘市语委聘为社会用字监督员。多年痴迷于传统文化,尤其对姓氏文化有着很大的兴趣。

2013 年发起成立了商丘市姓氏文化研究会,目前正筹组虞城姓氏文化分会并负责编辑《厚重虞城》之《虞城姓氏》。

原地址:https://chinesefood8.com/4105.html
点击阅读全文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