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含珍
温含珍,原名温正祥,小名石秀子,1910年2月24日出生在上杭县茶地沂溪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
1924年,温含珍毕业于稔田作新小学,同年考入上杭城内的县立中学。在校期间,他结交进步同学,经常阅读《向导》《新青年》等进步刊物、书籍,受到革命思想的熏陶。他与同班同学练文澜等人参加了进步组织。
1927年7月,温含珍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上杭县立中学,毕业后他到茶地作新小学任教,为了帮助贫苦农民子弟上学,他向当地豪绅地主温秀山、温招琴、温朝维等人筹款,在茶地沂溪土楼创办了平民学校。他利用讲课机会向工农群众宣传革命思想,努力提高他们的革命积极性,并组织秘密农会,进行革命活动。同年,温含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29年6月,温含珍参加了茶地农民武装暴动,随后在当地苏维埃政府工作。同年8月,他调到上杭县苏维埃政府当秘书。1930年夏,闽西苏维埃政府遵照中央指示,决定成立红十二军,号召翻身农民积极参加红军,保卫红色政权,温含珍毅然投笔从戎,参加了红十二军。随后,他被分配到红十二军三纵队政治部工作。5月中旬,他随部队从上杭出发,辗转在杭、永、龙、汀一带活动。8月底,他调特务连当党代表。12月底,随红十二军参加第一次反“围剿”。1931年5月,随部参加第二次反“围剿”。七月份,随部参加第三次反“围剿”,温含珍在这次战役中受伤。接着他随军在赣西南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筹款、扩红。温含珍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与赖荣传合写了一篇文章《老十二军出发的经过》,刊登在1931年10月6日的《列宁青年》上。
第三次反“围剿”胜利结束后,部队乘胜挺进闽赣边。温含珍参加了1932年2月下旬收复武平、上杭的战斗。福建军区成立后,温含珍调到军区政治部工作,兼任军区所属军事学校政治部主任,为培养军事、政治干部而积极工作。 不久,他又随部队转战连(城)、宁(化)、清 (流)、归(化)等地。
温含珍参军后大部分时间从事政治工作,凡同他一起工作过的人都一致认为,他教育干部战士耐心、细致,以身作则,处处以自己的行动作为干部战士的表率,他没有架子、平易近人。何志远的回忆文章写道:“他待人诚恳热情,教育干部认真,听汇报时聚精会神并亲自作记录,随时发问。他生活简朴,平易近人,能同群众打成一片。比如机关人员做游戏时,他与一般干部一起参加。”“他生活艰苦,联系群众很好。当时的文体活动就是跳高、跳远、做游戏,他都参加,很注意学习,笔记很多,讨论问题都记下来。经常组织学习,不学习要批评,要求比较严格,亲自辅导、报告,解决学习中的问题。”
谭成章回忆时讲到:“温含珍同志对干部战士很爱护,没有架子,部队的行动交代得很清楚。出发前要讲话,讲形势,要大家树立信心。”
1934年12月,温含珍率部保卫清流县城,时任县苏主席。
1934年春,温含珍调福建军区三分区(也称宁清归分区)当政委。同年夏,三分区改为闽赣省军区第一分区,龙腾云任司令员,温含珍任政委。同年冬,主力红军长征后,泰宁、清流、泉上独立营、分区直属队和归化保卫局组成独立十八团,邱尚聪任团长,温含珍任政委。组建后,在宁、清、归、将乐、沙县以及江西石城等地开展游击战,同年12月,宁化失守后,闽赣省军区和所属十七团、十八团遵照中央指示往闽中泉州方向发展,与安(溪)、南(安)、永(春)的游击队汇合。部队到了大田附近,敌人派商会人员出城迎接,佯称城里没有驻军,欢迎红军入城。闽赣军区司令员宋清泉,政委钟循仁等人误以为真,带了部队进城,不幸遭到国民党第九师的包围袭击,宋、钟下落不明。留在部队后卫的温含珍、邱尚聪等人闻报立即组织部队撤退,敌人紧追不舍,历尽千辛万苦,一个多月后终于回到了闽西,在龙岩万安溪口与方方同志率领的红九团汇合。会师后,温含珍担任了红九团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
1935年4月间,陈潭秋、邓子恢、谭震林等抵永定金砂与张鼎丞会合,随后在溪南赤寨召开会议,将闽西军政委员会改为闽西南军政委员会,并召开第一次会议,选举张鼎丞为主席,邓子恢、谭震林为副主席。根据闽西南局势,制定了在闽西南开展广泛的、灵活的、群众性的和胜利的游击战争方针,军事上成立三个军分区,具体领导游击战争。第一军分区司令员罗忠毅,政委方方,温含珍任政治部主任,在岩、连、宁一带进行游击战争。在三年游击战争最困难的日子,敌人大军压境,仅闽西南就纠集了八个正规师,向游击区进行“清剿”,采取了“三分军事、七分政治”的瓦解政策,给红军和游击队带来了极大困难。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温含珍和战士们同甘苦、共患难,深入群众开展游击战争,千方百计打击敌人保存自己,粉碎了敌人多次“清剿”,终于度过三年游击战争最困难的岁月。
1936年春,部队抽调了部份干部,配备两个武装班,由温含珍带领到上杭、龙岩、连城边境的岩下山、梅花十八洞一带开展新区工作。经过一段时间艰苦努力,打开了新局面。1936年10月,温含珍兼任龙岩中心县委书记。这时红三支队的政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战斗力有了很大提高。为了总结经验全面推广,温含珍深入基层写了《红三支队的政治工作》一文,刊登在一九三六年十一月七日的第八期《红旗》上。在长期艰苦的战争环境中,温含珍积劳成疾,染上了肺病,1937年春,因缺医少药,病情迅速恶化,不幸逝世,年仅27岁。
张鼎丞同志对他的评价很高: “温同志死是为人民、为国家、为民族而死,他的死是光荣而伟大,温同志身虽死精神却不死!”
原地址:https://chinesefood8.com/42002.html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