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宝宝起名正文

越南妇女姓名中为何夹一个“氏”字?

我教过越南学生,也问了他们类似的问题。其实,“氏”字并非存在于每个女性名字之中,一些大城市的90后和00后,名字里面就不带这个“氏”字,觉得那太“娘”,有重男轻女的感觉,而且有些土气。

实际上,越南女性用的“氏”,在拉丁化的越南文中拼成——thì,既不属于姓也不属于名,只是姓和名之间的“垫名”,一个表示性别的虚词,男子用“文”,女人用“氏”。比如,当年的南越南总统阮文绍,阮是他的姓,“文”仅为他的垫名,“绍”才是其真正的名字。

目前,越南男人名字的“文”已经不太常见了,女人的“氏”在很多场合下,尤其是日常交往中,也会被省略掉。

(下图这位,是现任越南国家主席邓氏玉盛,越南语拼成Đặng Thị Ngọc Thịnh,也经常被媒体直接叫成邓玉盛)

越南妇女姓名中为何夹一个“氏”字?

当然,这个“氏”字在越南有着独具特色的含义,但追根溯源,还是源于东亚文化圈里,轻视女人的陋习。

咱们中国古代的大多数时候,女子出嫁后就不称名了,只会在自己夫家的姓氏后面缀一“氏”字,或者把自己夫姓放在自己父姓之前。比如,一个姓洪的,嫁入了姓习的人家,可以叫洪氏、或者习洪氏,呵呵。

先秦时,典籍里面记载的女人大多都是有名有姓的,跟男子区别不明显。

秦汉时期,儒家的规矩远没有那么大,女人的地位也算过得去。汉代的皇后们名字都很大气,还朗朗上口。比如著名的猛人吕后——吕雉、女奴出身的卫子夫,监狱看守的闺女许平君(汉宣帝皇后)、大名鼎鼎的阴丽华等等。

到了唐朝,女人们的名字就非常模糊了,出嫁后,都被叫成了xx氏。甚至女皇帝武则天在史书中也仅仅叫“武氏”,太宗赐号“媚”,直到她老人家坐了龙庭,才很有创意的造了个新字当成名字——曌。

越南妇女姓名中为何夹一个“氏”字?

明清时代,几乎所有的女性,无论社会地位高低贵贱,出嫁后,都是以xx氏为官方称呼。反正女人又不让考试、做官、不许直接抛头露面的做生意,这种xx氏的称呼,虽说没有特别明显的识别特征,不好区分,但影响并不太大。

除非是那种有自己著作权的名人,像李清照;或者靠名气当“网红”的,自己的名字本身就属于响亮的“品牌”,比如秦淮八艳——柳如是、陈圆圆、顾横波、董小宛、卞玉京、李香君、寇白门、马湘兰。

越南妇女姓名中为何夹一个“氏”字?

此时,甚至女性家奴嫁给男性家奴后,然后连名带姓都没了,诸如《红楼梦》中的“林之孝家的”、“赖大家的”等等。

那么有身份、有文化的小姐们呢,像《红楼梦》里面的薛宝钗、林黛玉。可以肯定,她们的名字只能叫做“闺名”,不管嫁给谁,最后都得以薛夫人、林夫人收尾。

这种传统,在老一代的港台传统上流社会还算比较普遍,通用的是“改良”后的叫法——女性嫁人后夫姓放在自己父姓之前,夫姓+父姓+名字。比如咱们喜闻乐见的连方瑀、林郑月娥等等。

好了,再看越南。很显然,越南女人名字的“氏”字,跟继承了咱们中国的这个“传统”有关,早年用法也类似。

不过,据我的学生讲,越南革命后,政府特别注意强调男女平等,废除了民间婚后跟从夫家姓氏的做法,只留下用“氏”做垫名,用来强调性别而已。比如前面提及的越南国家元首邓氏玉盛,邓就是她自己的姓氏,并非夫姓。

这里需要稍作澄清的是,咱们一提到越南女人,对其的第一印象总是量大,地位低。其实越南跟咱们一样,也是男多女少的局面,男女出生性别比例为114.8:100,男光棍多得是。

(下图为2016年,越南人口普查数据。蓝色代表男性,粉色为女性)

越南妇女姓名中为何夹一个“氏”字?

此外,目前的越南政府元首、立法机构(国会主席)、行政机构三个最高领导人职位中,女性占了两席。除了总理阮春福是男性以外,国家主席(邓氏玉盛)、国会主席(阮氏金银,下图),都为女性,这也很说明问题吧。

越南妇女姓名中为何夹一个“氏”字?

咱们再回到名字上。现在来看,即便越南已经彻底废止汉字半个多世纪,当今的越南人起名字,还是会找通晓汉字的图翁,很用心的选择含义好的汉字对应的越南文。虽然名字是用拉丁化的越南文拼写的,但他们都知道对应的汉字及其含义。甚至,还保留着跟咱们中国人很近似的习惯——同胞兄弟姐妹几个,一般中间的字会是一样的;小辈要回避老辈的“名讳”等等。

只是,虽然当今的大多数越南人起名字还得参考汉字,但除了自己的名字以外,他们都不认得汉字了。这就出现了个比较囧的问题——很多越南人家中,都摆着祖先和前辈们的牌位,牌位上的名字写的全是汉字。

此情此景下,搞得文字拉丁化后的越南人,有时连祖先的牌位都分不清楚,想想还是挺尴尬的。类似情形,韩国也大同小异,倒是日本那边要从容的多。

原地址:https://chinesefood8.com/5203.html
点击阅读全文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