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宝宝起名正文

黛眉山、青要山、千唐志斋、龙潭大峡谷、黄河系列(新安篇)

黛眉山、青要山、千唐志斋、龙潭大峡谷、黄河系列(新安篇)

引言—名字由来新安置县于秦时,因此地原属韩国,秦攻韩,先出函谷攻取关外渑池一带,故秦赵有渑池会盟之事,为秦新的平韩安定之地,故称新安。

新安县今隶属于河南省洛阳市。

黄河图黛眉山、青要山、千唐志斋、龙潭大峡谷、黄河系列(新安篇)

黄河由西向东沿北部流经新安,畛河在新安注入小浪底水库。

龙潭大峡谷龙潭大峡谷位于洛阳市新安县北部,距洛阳60公里,是国家5A级景区,国家地质公园,是洛阳黛眉山世界地质公园的核心景区,是一条以典型的红岩嶂谷群地质地貌景观为主的峡谷景区。

黛眉山、青要山、千唐志斋、龙潭大峡谷、黄河系列(新安篇)

洛阳龙潭大峡谷景区谷内关峡相望,潭瀑联珠,壁立万仞,峡秀谷幽,经过十二亿年的地质沉积和260万年的水流切割旋蚀所形成的高峡瓮谷、山崩地裂奇观,堪称世界一绝,人间少有,享有“中国嶂谷第一峡”、“古海洋天然博物馆”、“峡谷绝品”和“黄河水画廊”等美名。

黛眉山、青要山、千唐志斋、龙潭大峡谷、黄河系列(新安篇)

景区内有六大自然谜团:“水往高处流、佛光罗汉崖、巨人指纹、石上天书、蝴蝶泉、仙人足迹”。七大幽潭瀑布:“五龙潭、龙涎潭、青龙潭、黑龙潭、卧龙潭、阴阳潭、芦苇潭”。八大自然奇观:“绝世天碑、石上春秋、阴阳潭瓮谷、五代波纹石、天崩地裂、通灵巷谷、喜鹊迎宾、银链挂天”。令人惊叹不已,流连忘返。红岩绝壁,飞瀑幽潭,狭沟深谷,奇石绿荫,组成世界上罕见的山水画廊。

黛眉山、青要山、千唐志斋、龙潭大峡谷、黄河系列(新安篇)

黛眉山黛眉山世界地质公园,位于秦岭与太行山的过渡地带、小浪底水库上游南岸的河南省洛阳市新安县北部,总面积约328平方公里,是一座以峡谷地貌、水体景观为主,以生态和人文相互辉映为特色的综合型地质公园,分为黛眉山(黛眉峡谷)、青要山、龙潭峡、万山湖、荆紫山五大景区。

黛眉山、青要山、千唐志斋、龙潭大峡谷、黄河系列(新安篇)

相传离宫出去的商汤之妃黛眉娘娘劝说汤王以天下为己任,治理国家,统一天下,救民众于水火,修德重兵,最后打败了夏桀,汤王为了感念黛眉娘娘的恩德,为其兴建圣母庙及行宫数处,并把修行的这座山用她的名字命为黛眉山。

黛眉山、青要山、千唐志斋、龙潭大峡谷、黄河系列(新安篇)

黛眉山是黄河小浪底库区的最高峰,它辖20华里的黄河水面,形成独具特色的黛眉山黄河游;黛眉山东麓形成万余亩的饮马湖,湖周围就是芳草萋萋的青龙山半岛和红岩峥嵘的红龙山半岛;黛眉山北麓,黄河之水顺六条河流的故道上涌,又形成各特色的小型装饰,各半岛之上分布着众多文物古迹,这里有伟大思想家墨子的故里、墨子墓、墨子塑像、柏地庙(柏帝庙)、黛眉万年柏等,形成了黛眉山北麓的寻古一条线;巍巍的黛眉山高耸入云,风景如画;黛眉大峡谷径深40余公里,神秘莫测。这里还有春天桃花灼灼的仙桃沟景区。

青要山青要山位于新安县西北部。面积90平方公里。区内和合塬两侧为双龙大峡谷,左为双龙峡,右为联珠峡,两峡之水汇流出山,形成为畛河源头。山峰叠起,最高峰西大塬海拔1385米。山地均为天然次生林,形成乔木、灌木、藤木、草木、菌类自然植物竞秀的天然植物园。

黛眉山、青要山、千唐志斋、龙潭大峡谷、黄河系列(新安篇)

山中有木兰山、三道箭、武罗三潭、通天洞、冲天壕、青女峰、和合塬、人工湖、天险栈道、娃娃鱼馆、盘山石栈等数十处景观。据《山海经》记载,这里是黄帝“密都”,女神武罗管辖的地方之一。村东有和合塬,传说为黄帝与炎帝、蚩尤等氏族部落结盟的地方。

千唐志斋千唐志斋位于新安县铁门镇,是已故国民党起义将领张钫先生所营园林“蛰庐”的一部分。兴建于民国21~23年间(1932~1934年),包括15孔砖质窑洞、3个天井和1条走廊。

黛眉山、青要山、千唐志斋、龙潭大峡谷、黄河系列(新安篇)

整个建筑里里外外,镶满了大大小小的墓志和书法、绘画石刻。现存各类藏石1413件,其中唐代1185件,宋代88件,明代30件,五代22件,北魏2件,隋2件,西晋1件,元1件,清2件,民国7件。此外,还存墓志盖19件及其他各类书法、绘画、造像、经幢、碑碣54件。这些志石是由原斋主人张钫先生从民间各地,主要是洛阳一带搜集而来的。所获北魏志石归于佑任,唐志石归张之宝斋。他早年参加同盟会,是辛亥革命时期陕西新军起义的策动者之一。1965年病逝于北京寓邸,其墓也迁到庐内东北角。

黛眉山、青要山、千唐志斋、龙潭大峡谷、黄河系列(新安篇)

以文字形体而论,篆、隶、行、楷,般般具备;以书艺流派而言,汉晋的钟、王,唐初的虞、褚、欧阳,盛晚唐的颜、柳、李、张,皆可一览无余,块块晶莹,字字珠玑,或遒劲,或隽秀,或端庄典丽,或流畅风韵,熠熠生辉。被誉为“近代三绝”的原斋主人张钫之父张子温墓志铭,系章炳麟造文,于佑任书丹,吴昌硕篆盖,为集近代文章、书法、篆刻名家之大成的珍品。绘画方面,有嵌在第十一室内的汉代线刻佛教故事;有第十五室内的汉武帝梦景图浮雕;有号称画竹圣手的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所作的风、雨、阴、晴竹姿诸态四幅一组的屏扇,名曰“醒”的条幅竹画刻石;有第三天井西壁所嵌的清光绪皇帝的引见官王纯谦以手指所画的兰草等。

黛眉山、青要山、千唐志斋、龙潭大峡谷、黄河系列(新安篇)

唐志石主身分形形色色,他们的各种社会活动显示着有唐一代的文治武功,和它300年间各个时期的政治状况及社会动态,因此有“石刻唐书”之称。

非遗文化—澄泥砚新安虢州澄泥砚,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精华。砚在中国古代又称“研”,用来研磨颜料和墨,是作书、绘画必备的文具。随着历史的发展,砚除了文具功能外,历代能工巧匠还赋予其艺术生命。

黛眉山、青要山、千唐志斋、龙潭大峡谷、黄河系列(新安篇)

澄泥砚始于汉,盛于唐、宋,迄今已有近两千年历史,与后起的端砚、歙砚、洮砚并称为中国四大名砚。唐、宋时已成贡品。它润泽若玉,质密坚实,窑变奇异。朱砂红、鳝鱼黄、蟹壳青、檀木紫等诸多名贵颜色,使人心旷神怡,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虢州澄泥砚历来倍受书画名家、文人雅士所青睐。历史上的苏轼、米芾、朱元章均有所钟,并有记述之。清代乾隆皇帝赞其曰:“抚如石,呵生津”。

黛眉山、青要山、千唐志斋、龙潭大峡谷、黄河系列(新安篇)

澄泥砚在唐代即为四大名砚之一,宋代欧阳修在其《砚谱》中记载:“虢州澄泥,唐人品砚以为第一”,唐、宋时曾为贡品,在典籍中屡有记载。其制造工艺经历代传播,至清末传至澄泥砚名匠王玉瑞,王玉瑞之制砚事略在陕县县志及一些名砚专著中均有记述。李廷选随王玉瑞制砚十年,后回乡传子李虎,使这一流传千年以上的绝技在新安保留下来。

地方美食—烫面角传统风味小吃新安烫面角,创制于民国三年(1914),已有80多年历史。时有开封人任老大与本县人王金斗,于新安县火车站开设餐馆,出售“老任烫面角”。由于配方科学,制作讲究,所制烫面角软皮紧,晶莹欲滴,状如新月,色如琼玉,鲜香不腻,味美可口,时有“名扬陇海三千里,味压河洛第一家”的美誉。

黛眉山、青要山、千唐志斋、龙潭大峡谷、黄河系列(新安篇)

任老大故世后,王金斗改字号为“老王烫面角”,其子王德法承袭父业,使这一风味小吃得以发展。1980年,王德法曾应邀赴郑州传艺。至今,洛阳、郑州等地都有专营“新安县烫面角”餐馆。近年,新安“方记烫面角”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又有创新,风味更佳,1986年以来,多次被评为“洛阳市名小吃”,并于1993年应邀参加北京迎“亚运”美食节,受到广泛赞誉。

后序新安文化底蕴深厚,是河洛文化的主要发祥地和仰韶文化的集中分布区。秦时置县,迄今已有2200多年的建县史。取名“新安县”,蕴含“新治安宁”的意思。人文始祖黄帝在此营建密都;“二十四孝”王祥在此卧冰求鲤;“诗圣”杜甫在此写下著名诗篇“三吏三别”的《新安吏》;新安函谷关是丝绸之路西行第一关。这里是中国书法之乡、中国澄泥砚之乡,自古就被誉为“豫陕孔道”、“中州锁钥”。

大美河南、大美洛阳、大美新安欢迎您!

原地址:https://chinesefood8.com/8553.html
点击阅读全文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