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覃昨天写了《敌人追至,形势紧急,毛主席已做好牺牲的准备,我军上将飞马赶到》一文,文中提到,王震将军是毛主席心腹爱将,毛主席曾专门指导王震读《三国志》里面的《关张马黄列传》,要他取关羽、张飞两人之长,去这两人之短。
王震将军在毛主席的指点下,用心领悟,终成一代将才。
王震一生推崇毛主席,老覃在去年写的《此开国上将认死理,打仗就听主席的,后成副国级,临终遗愿壮山河》一文,文中说了,无论是打仗还是搞生产劳动,王震将军最喜欢说的话就是“我听毛主席的”。
王震将军在晚年,无论什么纪念毛主席的场合,只要给他知道,他都会推掉手头的工作亲临现场。
有一次在和其他军事领导见面,他大声地说:“没有毛主席,你们这些人根本当不成将军,同样,我王震也不可能会有什么大的出息。”
王震将军认为,他的一切都是毛主席赋予的。
王震在1992年底和邓力群谈论自己追随毛主席的往事,深情无限地说:“我一生最幸福的时刻,就是在长沙新河车站铁路第一次见到毛主席的时候,他给我讲了革命的道理。”
他还讲了一连串的“最”:最满意的事,是奉毛主席之命率359旅将士开发南泥湾;最得意之事,是奉毛主席之命率南下支队南征北返;最自豪的事,是在毛主席领导下开创祖国的农垦事业……
王震将军所说的这些“最”,都是毛主席在革命重要关头对他耳提面命所下达的重要任务,也因此可以从中看得出毛主席对他的倚重和信任。
老覃在《陈泊:曾破“刺毛泽东案”,为革命丢失左手,却被诬“王佐断臂”》一文中写到,国民党军统头子戴笠多次刺客潜入延安,为了确保毛主席的安全,中央保卫机关做了很多防护工作,其中有一条:任何人都不得带枪面见毛主席。
但王震却是例外。
王震某次有事去找毛主席,忘了缷下身上佩带的枪,被警卫员拦住了。
毛主席在屋内听到吵闹声,知道是王震来找,笑呵呵地迎出来,说:“你们不许拦,王胡子绝对不会害我的,除原子弹外,他带什么都不许阻拦。”
即毛主席对王震的信任之情溢于言表。
另外,老覃写过《村民建房挖出白骨,一桩凶杀案浮出水面,被害人中有毛主席的亲侄》一文,文中提到,1945年9月,王震率南下支队从广东北返湖南,毛主席曾托他通过地下党把毛泽覃烈士的遗孤毛楚雄接到部队,可惜,时局动乱,王震护佑不周,致使毛楚雄惨遭反动派残杀。
这件事也可以从一个侧面看得出毛主席对王震的信赖。
话说回来,王震将军言语中凡涉及自己高兴开心、幸福自豪的事,无不与毛主席有关。
独有一件,他也公开说了,是与毛主席无关的,——即娶到了北京大学的大学生王季青。
这一点,与贺老总说的“我贺龙把一切都献给党了,包括生命财产,只有那个青衣美人薛明是属于我的”,有异曲同工之妙。
说起来,王震能娶到王季青,还是贺老总做的媒。
王季青比王震小5岁,出生于1913年,辽宁沈阳人。幼年丧父,18岁那年,爆发了“九·一八”事变,不得不跟随母亲流亡到了北平,之后考入了北京大学。
这一段流亡生活让她饱尝山河破碎之苦。因此,在读大学期间,她积极参加各种抗日救亡运动,于1935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党的领导下从事革命活动。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她奔赴抗日战场,参加了八路军,在120师民运部执行扩兵任务。
我们都知道,八路军第120师是由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第27、28军团,独立第1、2师等部改编而成。贺龙任师长,萧克任副师长,关向应任政训处主任,甘泗淇任副主任。
说起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那是由红军第二军团、第六军团及第32军组成的。
红军第六军团在1934年8月奉命西征,前往贵州地区与贺龙率领的红二军团会合时,萧克为军团长,王震为政治委员,李达为参谋长,张子意为政治部主任,任弼时为军政委员会主席。
红二方面军改编成第八路军第120师后,王震是第120师军政委员会员,同时也是第120师所辖第359旅的副旅长。
所以说,王震与贺龙、萧克、关向应、任弼时等人在革命征程中结下了深厚的革命情谊。
1937年这一年,王震已经29岁了,还是光棍一条,每天只知道行军打仗,个人的终身大事都无暇顾及。
而王季青到了120师民运部后,在工作上出类拔萃,引起了贺龙、关向应等人的注意。
当贺龙、关向应了解到王季青也已经24岁了,就考虑促成她和王震的好事。
贺龙为人直接,做事从不拐弯抹角,他把自己的想法先跟王季青说了,打着哈哈说:“你们一文一武,可是很般配的一对哟!”
王震是个饮誉全军的猛将,有勇有谋,王季青早听说过他的大名了,而且又是贺老总说媒,没有一丝丝犹豫,满口答应了这门婚事。
所谓美人爱英雄,这事很快就成了。
倒是王震,看见人家姑娘这么爽快,有些不好意思了,怯生生地问王季青:“你也不多考验考验我,这么快就答应了,将来真不会后悔?”
王季青嫣然一笑,大大方方地说:“党组织都考验了你二十多年了,我难道还不相信党组织?”
王震一拍大腿,咧嘴笑了,说:“中!说得有道理!”
王震与王季青迅速闪婚,在岢岚河畔一家简陋的农舍里举行婚礼。
主婚人关向应风趣幽默地说:“真是郎才女貌,志同道合,这是战场上的‘罗曼蒂克’哪。”
王震撇了撇大嘴,说:“这是啥子‘蒂克’哟,这叫‘速战速决’!”
婚后第二天,王震回359旅,王季青夫唱妇随,跟随王震到了雁北,在359旅旅部当文化指导员。
夫妇俩从此风雨同舟,相濡以沫,生死相依。
1938年秋,王震和王季青的长子出生。当时,王震正在前线与日军激战,初闻喜讯,惊喜若狂,仰天大笑说:“好哇,我家的堂客(湖南方言,意为妻子)给我增兵了!我打鬼子后继有人啦!”
王震给这个新生儿起名王兵。
老覃在这里补充一下,王兵长大后参军入伍,后来一度担任了南海舰队航空兵副参谋长,非常了不起。
1944年,王震奉命率部南征,王季青已是三个儿子的母亲,没有随行,和王震依依惜别,不断叮咛他诸事小心。
而关于这次南下,毛主席是做过详细的分析的,预判前路危险重重,交待王震要做好牺牲的准备。
王震在1923年和毛主席初相识时,听了毛主席讲的革命道理,早就把生死置之度外了,一心想的就是解放天下劳苦大众。
所以,这次南下,他没有对妻子多说什么,只是分别摸了摸三个儿子的头,说:“我们有了王兵、王军、王之这三个孩子,已经是‘兵军之家’了,老子趴下了还有儿子呢!怕啥?一切有组织安排你们。”
王震率部南下北返,动静闹得很大,被毛主席称为“第二次长征”,将近两年之后,才胜利地回到延安。
就是经过这次漫长的别离,王季青以后再也不愿离开王震了。
包括王震去开发北大荒,她都跟在一起,在北大荒度过了好几个春节。
其实,在1953年,王震到北京任铁道兵司令员兼政委时,王季青是行政12级干部,但她主动降级,主选择到北京女八中当校长。
后来在工资改革中,她也一再向上级申请降低自己的工资。
1962年,七千人大会之后,王季青再次回到女八中当校长,即在这个岗位上前后干了 11年。
1991 年 11月,王震患病住进了301医院,病情却一直没有得到根治。于是在1992年9月转到南方的广州军区总医院继续治疗。
1993年2月6日,是王季青80岁生日。已经85岁的王震瞒着夫人,让人订做了一个大蛋糕,祝老伴生日快乐。
那天,老俩口品尝着蛋糕,追述着往事,无比开心。
但谁也没有想到,到了3月12日,王震逝世了。
由于王震将军的一生太富于传奇色彩,事迹又太感人了,有人准备斥巨资拍摄一部以之为主角的英雄主义题材的电影。王季青知道后,出面制止,说:“现在还有部分群众没有脱贫,还有一些孩子没有机会上学,与其耗费上百万资金拍一部电影,还不如拿这些钱来建学校或捐给‘希望工程’,这也是对王震最好的怀念啊。”
王季青老人非常长寿,她病逝于2007年12月24日,享年94岁。
原地址:https://chinesefood8.com/8984.html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