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宝宝起名正文

宫廷名菜苏造肉流入民间成北京传统小吃 北京三大下水菜的头道味

凡事不能随随便便,特别是吃喝的事,关乎身体健康、生命长短,中国人对吃喝的认真态度不容置疑。中国民间的许多美食,所用原料本不起眼,但经过一番的讲究之后,变成了人间美食。老北京的民间美食很多都是利用富商巨贾、宫廷官府人家不太喜欢的下脚料做成的。

宫廷名菜苏造肉流入民间成北京传统小吃 北京三大下水菜的头道味

宫廷名菜苏造肉流入民间成北京传统小吃 北京三大下水菜的头道味

宫廷名菜苏造肉流入民间成北京传统小吃 北京三大下水菜的头道味

第一次来北京同学在前门附近,请吃卤煮火烧,有种久未谋面却如雷贯耳的感觉。那时候前门附近,有一家撂地摊的卤煮火烧,没有名字,支起锅灶,摆上桌椅板凳,就开始叫卖了。来了客人,用夹子夹起火烧切成井字块,油炸豆腐切成三角块,猪下水(猪肠、猪肺)切成大块,放在碗里浇上大锅里的汤,散上香菜,一碗卤煮火烧就做得了。

宫廷名菜苏造肉流入民间成北京传统小吃 北京三大下水菜的头道味

吃卤煮火烧,地摊上美食,桌子上也要放着腐乳汁、韭菜花、香醋、芥末、蒜汁、辣椒油、胡椒粉,一样也不能少,少了就显得不够传统、不够正宗。讲究的老北京人,吃的就是那份讲究,吃的就是能饱肚、能解馋、能有面的那份市井味。

宫廷名菜苏造肉流入民间成北京传统小吃 北京三大下水菜的头道味

宫廷名菜苏造肉流入民间成北京传统小吃 北京三大下水菜的头道味

卤煮火烧就是利用猪下水做成的美食。虽然人类在8000多年前就开始驯化野猪成了家畜,但是在那时候猪是财富的象征,不是随便就可以吃到的食材。对于美食家来说煮全身都是宝,猪身上除了毛,肚子里除了屎不能吃之外,其他的都可以做成美味的吃食。

宫廷名菜苏造肉流入民间成北京传统小吃 北京三大下水菜的头道味

虽然猪肉到了明朝中期才取代牛羊肉,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主要副食,但是生活在苦寒之地的满族先民通古斯人,被称为"世界上最会养猪的民族"。他们不但吃猪肉,冬天还会把猪油抹在身上御寒,时至今日,满族人的杀猪菜还是一大特色。清朝是满族人建立的国家宫廷菜中,皇族延续着祖先满族的饮食习俗,一道清煮猪肉就可以分出煮猪头、油复汤白肉、血肠、白片肉、煮猪蹄、皮冻等。到了清朝中期,经过了康熙、雍正经过了两朝的满汉融合,汉族美食开始流入宫廷。

宫廷名菜苏造肉流入民间成北京传统小吃 北京三大下水菜的头道味

卤煮火烧又叫卤猪小肠,是老北京街头的传统小吃,肉烂而不糟,猪肠肥而不腻,火烧入味而不腻粘。很多人都知道老北京的卤煮火烧是宫廷菜苏造肉传入民间演变而来,经过厨师改良降低了菜品成本,用猪下水取代了猪肉,成了现在人们熟知的卤煮小肠。

宫廷名菜苏造肉流入民间成北京传统小吃 北京三大下水菜的头道味

苏造肉并不是清朝满族宫廷的传统菜品,它是乾隆皇帝下江南时带回来的一道名菜。末代皇帝溥仪的弟弟溥杰先生的夫人所写的《食在宫廷》中记载,乾隆四十五年,乾隆皇帝下江南,下榻扬州陈元龙家。陈家家厨张东官,做得一手好菜,深受乾隆皇帝喜爱。张东官知道乾隆皇帝喜欢口味重的食物,就用五花肉加上丁香、桂皮、砂仁、肉蔻等九种香料做了一道猪肉菜,让乾隆品尝,乾隆很是喜欢。他根据季节不同,把猪肉的九种香料做了变化,后来人们给这道菜起名苏造肉,把肉汤叫苏造汤。

宫廷名菜苏造肉流入民间成北京传统小吃 北京三大下水菜的头道味

苏造肉以长条五花肉,酱汁炖至极烂,与火烧一起炖,火烧夹肉一起吃,吃肉火烧喝肉汤,肉质酥烂,能吃饱。到了光绪年间,河北三河赵姓人和小肠陈的传始人一起卖苏造肉,但是因为五花肉价格比较贵,普通百姓吃不起,他们用猪肉肉代替五花肉,加上猪下水。后来,陈玉田苦心研究,推陈出新,更新了卤煮小肠的做法,成就了今天的小肠陈。

宫廷名菜苏造肉流入民间成北京传统小吃 北京三大下水菜的头道味

卤煮火烧做法,关键是煮下水。猪肠、猪肝、猪心、猪肺、猪肚等下水,还有五花肉、油炸豆腐和戗面火烧,先煮下水和猪五花肉,边煮边去浮沫,再把油炸豆腐、戗面火烧、花椒、大料、小茴香、葱、姜、蒜、腐乳等调料一起煮。现在的卤煮火烧猪肠、猪肺、五花肉、油炸豆腐和戗面火烧了,很难再见到猪心、猪肝、猪肚的影子。

宫廷名菜苏造肉流入民间成北京传统小吃 北京三大下水菜的头道味

盛一碗卤煮火烧,端上桌,桌上要备着辣椒油、韭菜花、腐乳汁、醋、蒜汁、芥末,稀罕什么口味自己调,这就是传统、地道的卤煮火烧。卤煮火烧最好吃的不是在屋里而是在街口撂地摊的,一口大锅,锅里煮着猪下水、火烧、炸豆腐。走进小摊,大喊一声老板来碗卤煮、一个火烧,就听得嗒嗒嗒嗒嗒嗒的声音,火烧切成了井字块,油炸豆腐剁成了三角块、猪下水切成了大块,放到碗里浇上汤,散上香菜,放到矮桌上。一条长板凳上,油脂已经渗入了木头里面,自己调好口味,开吃。

原地址:https://chinesefood8.com/38839.html
点击阅读全文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