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晋南的一个农村 ,曾经是有名的桃树大村,在这个村子里,几乎家家户户都在栽植桃树,每年到了四月初,整个村子的田野里就会成了粉红色的海洋,远处的人们都会来到这个村庄观赏桃花。到了六月底到九月份,外地客商都会到这里来采购桃,村子里就像赶庙会一样的热闹,拉桃的小车子往来穿梭,地里到处是采摘桃子的人。村庄的道路两旁,也摆卖着卖小吃和熟食的摊位,
老王细心的嫁接果树。
就在这个村子里,有一个姓王的人,今年60岁了,他家里有六亩桃树,曾经生长了二十多年,给他家结桃子二十年,每年的收入都在十多万元左右,二十年累计给老王家里增加收入二百万元,但是,去年老王却拔掉了曾经为他们家发家致富立下汗马功劳的六亩桃树,为什么呢?
老王告诉我们,二十多年前的他栽桃树的时候,桃树就是他们一个村里多,其他地方几乎都是苹果树,由于桃树少,而且他栽的桃子个头大,味道好,而且耐运输,不容易软,所以就起名叫红不软,这样的桃子,运输到南方的广东、福建、海南都没有问题。为此,他们的村里还向国家有关部门申请注册红不软商标。老王说,那个时候,桃子在当地是卖方市场,价格很高的,一斤桃子最高的年份可以卖到三元多钱,一般年份也能够卖到二元八角左右。而且是客商不挑捡,基本上是都买走了。那个时候,价格和质量都是桃农说了算的。
老王在地里
老王说,他们村里那些年可以说是当地最富有的村庄,每个家庭都因为栽植桃树而发了财,每年一家就收入二十多万元的家庭很多很多。当地的其他村庄的农民看到桃树卖钱多,就纷纷拔掉果树,栽植桃树。渐渐的当地的桃树多了起来,每到桃子成熟的季节,十里八村的农民都拉着桃到村里来卖,卖桃的三轮车排起了长龙,当地原有的卖方市场变成了买方市场,桃子的价格、桃子的品质都是外地客商说了算,桃子的价格慢慢的由每斤三元左右降到了一元多钱,而且不太好的桃子客商就不收购,所以,农民的桃子卖不了,卖不上好价钱,桃子就烂到地里的小路两旁。
图为老王嫁接好的果树。
老王家里的六亩桃树,最多的一年收入十九万元,一年收入十多万元是过去的事情了,后来的六亩桃树,一年收入不到三万元,加之桃树已经生长了二十多年,老王于去年春天忍痛拔掉了六亩桃树,种了小麦,现在老王于去年栽了了五亩苹果树,他找到了自己认为是苹果中比较好的新品种,心想几年后再靠苹果树挣钱。老王买来了苹果的接穗,自己在地里开始嫁接苹果树。谈到拔掉桃树的事情,老王很伤心、但是也很无奈,市场经济就是这样的,价值规律是一只无形的大手,操控着市场的价格。农民只有遵循价值规律,才能够赢得市场,为自己挣更多的钱。
原地址:https://chinesefood8.com/40281.html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