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知道这个鸟叫什么名字吗?
- 小鸊鹈。
- “后面两个字怎么读?”
- 小鸊(pì)鹈(tī)。
小鸊(pì)鹈(tī)潜水功夫十分了得,在水中捕鱼捉虾如探囊取物,但上了陆地却丑态百出。它几乎终生与水为伴,就算求偶生娃,也不过是在水面上攒个漂浮的水草团作为家。
亲水悠游,水畔之鸟的“私生活”
像王八的“鸭子”
“来,宝宝,我们数一数,水面上有几只鸭子啊?”
“一、二、三⋯⋯一共五只。”
“数得对吗?再数数!”
“就是五只,没错!”
“一、二、三、四、五、六,最右边那个你数了没?”
“那不是鸭子,那是一只王八!”
鳖(王八)从水中探出头呼吸
这是在公园桥头一段真实的对话,听起来像个笑话,却表明了几个客观事实:有种鸟浮在水面的时候像鸭子,而俯看它时,那灰不溜秋、圆盘状的身形又有些像王八。它就是本文的主角——小䴙䴘。
小鸊鹈从水中探出头换气,同时也观察一下周围是否安全
小䴙䴘是一种常见的水鸟,在我国分布十分广泛,几乎有水的地方就有它的身影。虽然它也像鸭子一样游泳,但和鸭子没什么亲缘关系,在鸟类分类中属䴙䴘目。小䴙䴘体形很小,只有巴掌大,夏季羽色较深,脸颊和脖颈是鲜艳的棕红色,而到了冬季,则全身都换上了浅灰褐色的羽毛。
在民间,善于观察的劳动人民给小䴙䴘起了个形象贴切的名字——王八鸭子。
见识潜水功,验证“王八”名
小䴙䴘主要靠潜水的方式觅食和躲避危险,有时下潜后很长时间都不见踪影,这让人非常想知道它到底能潜多长时间。有的书本上写着,它“潜水可达5分钟之久”,这令人顿时心生敬畏,同时也心存疑惑,实在想不出这样一种小鸟,竟然能在水下憋这么长时间的气。
此外,虽然这鸟外形上和鳖类有些许共同处,但也远没相似到要用“王八”来起名的程度。但若看过小䴙䴘潜水,就会明白“王八鸭子”不是浪得虚名的。
小鸊鹈翅膀并不发达,飞行能力不强。因此在冬季,它们宁可留守在没有完全封冻的水域,也不愿做长距离迁徙飞行。常可以看到小鸊鹈翅脚并用,扑腾着在冰面奔跑。但冰面光滑, 加之小鸊鹈脚的位置太靠后,很不容易保持平衡,跌倒时有发生,摔个“嘴啃冰”
站在水边观察小䴙䴘,并做好准备为它潜水计时,见它潜入水中,就立刻开始掐表:一分钟过去了,它没露头;两分钟过去了,依然没踪影;直到五分钟了,仍然没有动静;七八分钟过去后,水面上还是空空如也。是不是有点儿不对头?
它会不会出什么意外,在水下憋死了?
By Vogelartinfo [GFDL 1.2], via Wikimedia Commons
然而,在离岸边两米来远的水面上,似乎有个东西在动,那就是那只小䴙䴘!它的身体都沉在水面下,只露出头,眼睛正贼溜溜地盯着岸上,简直和王八探头一个模样。平时,通常见到小䴙䴘的潜水姿态都是整个身体先扬起,然后再低头扎入水中,若近距离观察,隐约能够看到它水下的活动,圆盖状的身体,划水的两脚微微伸向两侧,确实非常像个王八。
实际上,小䴙䴘一般潜水也就20秒左右,较长的也不过40秒,和那些三五分钟的说法相去甚远。写书的那些人,该不会也被小䴙䴘的“王八探头”功夫蒙骗了,以为它一直在水下吧?
By Ferran Pestaña [CC BY-SA 2.0], via Wikimedia Commons
一双“破桨”闯江湖
在鸟类中,小䴙䴘的水底功夫堪称顶级。不过一般人可能想不到,这样整天泡在水里生活的鸟,游泳潜水的推进器竟是两支“破桨”。
小䴙䴘的脚很大,而且生有发达的蹼,但各脚趾之间的蹼并不相连,而是彼此分开的。脚趾张开后,脚就像一朵花,而每个脚趾连同蹼就像一个花瓣,因此这种蹼也被称作“瓣蹼”。也许有人会觉得这样的脚蹼不给力,容易漏水,但实际上,小䴙䴘一生行走江湖,早已把这双“破桨”玩得出神入化了。
这只小鸊鹈雏鸟站在荷叶上,尽量竖起身体,以保持身体平衡
不过,别看小䴙䴘在水中潇洒自如,到了陆地上,就会丑态百出。为了适应水中生活,方便划水,小䴙䴘的双脚位置十分靠后,而且偏向两侧。一旦登陆,它必须竖起身子才能保持平衡,站姿有点儿像企鹅,却“直不起腰”。而行走起来,更是左摇右摆、前俯后仰,甚至跌跌撞撞,笨拙得厉害。
若是与企鹅那稳健的步态相比,小䴙䴘简直是蹒跚学步。
收张羽毛主沉浮
鸟类可以通过调节羽毛和皮肤之间的夹角,来改变自身的外形轮廓。此时羽毛和皮肤间的空气层厚度,也会随之改变。通过这种方式,鸟类也可以自主调节身体和外界的热交换,保持恒定体温。
准备潜水时,小鸊鹈会将身上的羽毛收紧,整体看着很瘦,这样身体比重增大,在水下活动更加轻松
对于水鸟,特别是那些喜欢潜水的种类,以此还能更好地调节身体比重,方便水下活动。
小䴙䴘就是“变形”潜水的佼佼者。每次潜水前,它都会将羽毛收紧,体积几乎比平时缩小了一半,这样比重增大,潜入水下可以更自如地追逐鱼虾。若连续潜水觅食,小䴙䴘几乎不太变换身形,游上来换口气就又扎下去,甚至有时只露个头,赶紧又直接沉下去。而当小䴙䴘决定在水面上休息时,它便会将身上的羽毛一抖,不仅甩掉了潜水时挂上的水滴,还让空气进入羽毛下,增大羽毛和皮肤的角度,整个外形一下子浑圆起来,身体比重降低,很轻松就漂浮在水面上。
在一些公园的湖面上,因为有人投喂面包馒头,常能聚集数十条草金鱼和锦鲤。小鸊鹈也会过来凑热闹,它的目标是被食饵吸引来的小鱼,而对画面中这些红色的大个草金鱼无能为力
在非繁殖季,小䴙䴘几乎可以整天待在水中,觅食的时候潜入水下,而休息的时候就浮在水面上睡大觉。
如果需要晾晒肚皮上的羽毛,它会朝一侧歪起身子,将这侧肚皮上的羽毛梳理整齐、晾干,然后再在另一侧做相同的动作。可以说,小䴙䴘的生活是完全意义上的靠水吃水、漂流一生。
冬季,只要水面不完全封冻,就会有小鸊鹈在那里越冬,而且常集小群活动。它们徘徊在冰边缘的水面上,然后相继钻入冰下捉鱼。在没封冻的水域,水草会被雁鸭类取食,因此冰层下的水草更为丰富,会隐藏更多小鱼
随波浮沉的家
到了春夏繁殖季节,小䴙䴘也会筑巢。不过它们的巢非常简单,就是直接叼来水草堆作一团,搭建在水面之上。通常,巢都位于水流缓慢、水生植物较多且隐蔽性好的地方,但一般都不会和周围的挺水植物绑定,而是独立漂浮于水上。从远处看,就是一个浮在水面上的水草团。
就是这么一堆水草,却能承载小䴙䴘一家的希望,它一定有特别之处。别看那窝漂浮不定,但正是这个特点,让小䴙䴘的家既不会在涨水时被水淹没,也不会在水位降低时离水岸太远,而造成进出不便。这种随波浮沉的巢,正符合小䴙䴘整天生活在水里的需要。
小鸊鹈夫妇站在漂浮的巢上
小䴙䴘的巢里始终湿乎乎的,它的卵也并不介意这种潮湿环境,而且成鸟外出觅食时,还会用水草将卵覆盖,以免被天敌发现。雏鸟出壳后,等绒毛一干就能下水游泳,不过它们最爱待的地方还是父母的背上,温暖舒适又安全。父母会背着孩子们到处游走,遇到危险就索性用翅膀夹着孩子们一齐潜入水下。直到雏鸟慢慢长大,父母的后背已然不够它们挤在上面,小家伙们才很不情愿地到水里自己游泳,但还是要跟随在父母身后。小䴙䴘的雏鸟要由父母喂养、教育很长一段时间,慢慢学习潜水捕捉鱼虾,之后才逐渐独立生活。
本文摘自《博物少年百科:了不起的科学》
《鸟类生活不简单》分册主编 张瑜
你还知道哪些用生僻字组成的物种名字吗?
留言告诉图书君哦~
— THE END —
原地址:https://chinesefood8.com/44382.html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