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志
-
【方志于都】于都县葛坳乡地名
于都县葛坳乡地名 引子 葛坳境内低丘缓坡多,山坳起伏。北有塘泥坳,南有赤古坳,西有杀人坳,三之间葛氏开居,故称葛坳。 解放前夕,葛坳属第六区(赖村区)永和乡,解放初属曲洋区葛坳乡。1938年9月成立葛坳公社,同年11月撤销并入曲洋公社,1961年8月恢复葛公社,1965年3月又撤销再次并入曲洋公社,1972年11月再将曲洋公社分为曲洋、汾坑、葛坳三个公社。 据澄江(谭氏族谱)记载,宋代吉州文天祥曾随父到此读书,官至丞相后,为酬谭氏之恩,欲在澄江村建城未遂,乃建四方大门,并为谭氏族谱写了序。 葛坳圩 农历二...
-
「方志于都」于都县利村乡地名
于都县利村乡地名 引子 利村,以姓氏得名。明初广东黎氏开基建村,故名黎村。解放后改写为利村。解放前夕属第二区(利村区)和平乡。解放初属利村区。1958年成立利村公社,同年11月小溪、新陂公社并入利村公社,1961年8月分为小溪、上坪、里仁、新陂、藤桥、利村六个公社,藤桥公社于1964年分别划给小溪、罗江、利村公社管辖,上坪公社于1965年3月并入利村公社,里仁、新陂公社于1968年11月并入利村公社。 里仁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革命老根据地之一,农民暴动最早,为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为缅怀革命先烈,解放后县人民政...
-
「芦山地方志-史志艺文」高民祥/《蜀中金三角》连载(四十二)
【内容提要】《蜀中金三角》是一部描述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雅州地区,天全、芦山、宝兴这个俗称金三角地带发生的故事,描述的是藏、羌、彝、汉等民族充满传奇色彩的生活以及军阀、袍哥、天主教徒之间的恩怨情仇。其中缠绵悱恻的爱情和惨不忍睹的仇杀,引人入胜,使人深思。 【作者简介】高民祥,男,四川省芦山县人。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成都市收藏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长期从事教育工作及市、区机关工作。曾“下海”经商。担任过国营公司经理,私营企业厂长,中外合资企业副董事长。“上岸”后习文。多次在报纸杂志上发表文章、诗歌。出版过长...
-
「方志于都」于都县岭背镇谢屋村地名文化调查
于都县岭背镇谢屋村地名文化调查 编者按:《于都县岭背镇谢屋村地名文化调查》一文,作者谢敏宇,系于都县岭背镇谢屋村人,现在宜春学院地理科学专业一年级学生。2021年1月寒假期间,其返乡进行田野调查后,完成此文。 一.基本情况 1. 村名:谢屋村(隶属: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岭背镇谢屋村) (2014年11月,谢屋村被列为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 (下辖:坊牌组、九井组、营内组、下坪组、昌坪组、上屋组、干新组、洋坪组、下屋组、溪背组、老屋组、上排组、干背组、郭屋组) 于都县原名雩都县,因北有雩山,取名雩都,1957年6月...
-
「方志于都」于都县温氏先祖迁移录
于都县现有132个姓氏的居民居住,最早迁移的是唐朝年间。 1、曾氏 2、刘氏 3、华氏 4、李氏 5、赖氏 6、谢氏 7、尹氏 8、罗氏 9、丁氏 10、高氏 11、肖氏 12、许氏 13、黄氏 14、陈氏 15、兰氏 16、朱氏 17、邱氏 18、蔡氏 19、赵氏 20、宋氏 21、林氏 22、江氏 23、占氏 24、唐氏 25、周氏 26、钟氏 27、杨氏 28、曹氏 29、廖氏 30、郭氏 31、闵氏 32、温氏 33、沈氏 34、何氏 35、胡氏 36、傅氏 37、余氏 38、雷氏 39、叶氏 40、古氏...
-
「方志于都」于都县其它姓氏先祖迁移录
于都县其它姓氏先祖迁移录 于都县现有132个姓氏的居民居住,最早迁移的是唐朝年间。 1、曾氏 2、刘氏 3、华氏 4、李氏 5、赖氏 6、谢氏 7、尹氏 8、罗氏 9、丁氏 10、高氏 11、肖氏 12、许氏 13、黄氏 14、陈氏 15、兰氏 16、朱氏 17、邱氏 18、蔡氏 19、赵氏 20、宋氏 21、林氏 22、江氏 23、占氏 24、唐氏 25、周氏 26、钟氏 27、杨氏 28、曹氏 29、廖氏 30、郭氏 31、闵氏 32、温氏 33、沈氏 34、何氏 35、胡氏 36、傅氏 37、余氏 38、...
-
「方志于都」于都县钟氏先祖迁移录
于都县钟氏先祖迁移录 于都县现有132个姓氏的居民居住,最早迁移的是唐朝年间。 1、曾氏 2、刘氏 3、华氏 4、李氏 5、赖氏 6、谢氏 7、尹氏 8、罗氏 9、丁氏 10、高氏 11、肖氏 12、许氏 13、黄氏 14、陈氏 15、兰氏 16、朱氏 17、邱氏 18、蔡氏 19、赵氏 20、宋氏 21、林氏 22、江氏 23、占氏 24、唐氏 25、周氏 26、钟氏 27、杨氏 28、曹氏 29、廖氏 30、郭氏 31、闵氏 32、温氏 33、沈氏 34、何氏 35、胡氏 36、傅氏 37、余氏 38、雷氏...